永组信息
第9期
(总第467期)
近期党建工作动态
新田:健全上下机制抓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一是建立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工作机制。县四家班子领导结合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分别带头联系了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加强指导,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建立挂职抓党建工作机制。结合拟建党支部的非公有制企业实际情况及非公有制企业的相关要求,从县直机关单位选派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担任党支部书记,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抓好班子建设。三是建立下派党建指导联络员工作机制。对全县上规模企业的党组织,从县委组织部党建室、县直属机关党委派驻了13名党建业务指导联络员,每月分别到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业务指导两次以上,并制定出台指导员、联系员制度,积极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制定企业党建工作规划和计划,提升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四是建立党组织帮扶工作机制。按照企业的类型、产品的类别等,结合县直部门的职能,建立县直机关党组织“一帮一”结对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通过党组织直接与非公有制企业帮扶指导,开展党建帮扶工作,从思想政治教育着手帮助企业抓班子建设,理清发展思路,指导他们正常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使企业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东安:创新方式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做好“退降免”。一方面,对那些年龄偏大、担任村干部年限较长,难以继续胜任岗位工作的村干部,让其退职,享受规定的待遇。另一方面,对任期内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工作成效不明显的村干部视其情况进行降职或免职,并在整改的基础上进行妥善安排。二是用好“能优强”。坚持“一好双强”的选任标准产生村党组织书记,配强配优村级领导班子。推进实施“一村一大”计划,注重从经商和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党组织。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三是抓好“培储帮”。对那些作风正派、能力突出且有志于农村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加强培养。适时选派他们到乡镇跟班学习,增强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建立后备力量储备库,遴选储备一批村干部后备人选进行“结对帮扶、重点培养”,以实现村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祁阳:党员“双带”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互动双赢。一是实行“贷+扶”,夯实党员“双带”资金保障。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对经民主评议评定为“优秀”的党员,在小额信贷方面优先考虑。各乡镇每年对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进行考核评审,对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创业补助,不断激发他们的“传、帮、带”热情。二是实行“网+栏”,畅通党员“双带”信息保障。以远程教育为基础,推动《祁阳农业信息网》与《祁阳组织网》互动链接,分别开设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农业专家解答和党员致富经验谈等栏目,各乡镇开辟“党员‘双带’致富宣传栏”,为全县党员提供实时、在线服务。三是实行“培+带”,强化党员“双带”技术保障。采取现代远程教育“菜单式”培训、“田秀才”“土专家”现身说法、致富能人巡回授课等形式,开展党员轮训活动。开设“空中课堂”,组织农村致富能人通过手机群发,为农民提供实时的农技服务。在农村党员致富“双带”中心户的辐射带动下,全县新发展千羽以上的养殖大户7户、种粮面积在百亩以上的大户21户。四是实行“经纪人+协会”,构建党员“双带”营销保障。对生产零散、发展规模较小的项目或产品,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搞好原材料、产品购销流通。同时,对优质稻、畜禽、生姜、香芋等达到一定规模的产业,以支部为纽带大力发展种养协会,引导形成“协会集结农户,党建引导协会”的局面。目前,该县共成立产业协会360余个,协会实行种苗供应、技术指导、规范管理、产品销售“四统一”,每年带动农民增收在1.2亿元以上。
蓝山:流动党员突出四条主线创先争优。一是突出劳动力转移主线创先争优。派专人到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蓝山县驻东莞企业党总支,为他们送资料、上党课、讲形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设立了“优秀流动党员示范岗”,建起“流动党员合作社”,引导流动党员积极争当“流动先锋”。二是突出产业转移主线创先争优。积极开展“蓝山是我家,我为家乡作贡献”建言献策恳谈活动,引导流动党员给家乡“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农民”,为家乡“四化两型”建设添砖加瓦。三是突出促进社会和谐主线创先争优。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一名党员联千群”活动,同时,在各流动党支部成立维权领导小组以维护农民权益。期间,共为农民工调解纠纷、排忧解难近300起,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四是突出促进爱心集聚主线创先争优。全县流动党组织把“奉献爱心,扶贫帮困”作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流动党员想家乡之所想,急家乡之所急,为家乡人之所为,用爱心浇灌蓝山的创先争优活动。
(综合新田、东安、祁阳、蓝山等县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