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组信息
第18期
(总第476期)
各县区创新组织工作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
江华县全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干部保障。一是根据需要调配干部。专门成立了重点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和充实了全县3个工业园区的领导力量,江华经开区升格为副处级,分别由沱江镇党委书记和县国土局局长兼任经开区的工委书记和主任,从组织部调任了一名中层骨干任副主任;从商务局抽调2名懂项目建设的领导干部任河路口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二是跟踪项目考核干部。今年全县共有43个新型工业化重点建设项目,每个项目都由县级领导牵头并落实了具体责任人,把项目建设情况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奖惩措施。工作中,采取平时调度、现场检查、定期汇报的办法,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考核问效。目前已召开3次项目调度会和4次项目建设现场办公会,有力推进了重大项目建设的进程。三是坚持一线锻炼干部。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有针对性地选拔了一批懂经济、会管理、有潜力的后备干部,充实到重大项目建设一线进行培养和锻炼。近三年来,共组织36名中青年干部全程参与了县政府外埠招商引资活动,先后参加了中博会、沪洽会和珠洽会,赴湖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选派了5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乡镇抽调了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部门挂职锻炼,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储备了人才。
双牌县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服务工业化发展。一是创新人才引进理念。始终坚持“好政策吸引人才、好环境塑造人才、好平台激励人才、好服务留住人才”的工作方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双牌发展、创业。近三年来,引进的20多名高技能人才,安心工作,无一人“跳槽”。不断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先后组织从事经济工作的优秀干部50余人次,到知名高校和广东、江苏等地专题学习工业园区建设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党校、行业资源优势,建立域内外培训基地4个。二是强化重点人才引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进人才,突出“重点”、“紧缺”、“高端”人才的引进,强力吸纳一批具有跨国、跨省公司工作经验、精通国际通行规则的外向型经济实体经营管理人才、领军型科技人才以及熟悉现代经济、招商引资、城市管理、园区建设的优秀党政领导人才,充实到计划、招商、金融、园区等政府经济部门以及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运用他们的专业优势破解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三是认真落实人才待遇。在提高津贴和待遇的同时,积极调整相关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部分专业申报职称时,对外语考试不再作硬性要求,相应地加强了对能力、业绩的考核;在职称申报资格方面,打破了身份界限、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岗位界限;鼓励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为他们在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创造条件,拓宽渠道。
道县增强党组织“五力”助推企业发展。一是增强党组织带动力。抓好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现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43个,其中单独建立党总支1个、党支部26个,建立联合党支部16个,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举办了3期“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党建工作业务培训班”,共培训相关人员280余人次。二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大力开展“凝聚力工程”,建立“先进帮后进,党员带群众”的“帮带”制度和走访谈心制度。按照“十个有”的要求,建好了党支部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播放室、书报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实现了一室多用。三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印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制订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把党建工作列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一票否决”的内容。对指导有方、落实有力、实绩突出的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给予每月60-120元的奖励。四是增强党组织影响力。牢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信念,积极开展“送知识下乡”、“送文化下乡”和“送政策下乡”活动。同时,通过开展技术练兵比武等活动,不断扩大党组织在企业的影响。五是增强党组织号召力。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等积极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促进企业与员工“双赢”。蓝瑞铁合金有限公司在支部的协调下,形成“遇事与支部商量”的工作机制,并把公司总部落在了道县;潇水水泥有限公司请党员参加董事会会议,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
祁阳县注重企业培训提升班子发展能力。坚持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相补充,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深造。从今年起,由组织部牵头,国资委、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配合,每年选调5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外地培训深造,到国内外企业考察。力争用3年时间,将祁阳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轮训一遍,分期分批组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出国培训,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轮训。引导具有专业知识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企业挂职、任职,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同时,注重完善后备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打造一支有专业知识、会管理、能够担当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
(综合江华县、双牌县、道县、祁阳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