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信息调研
《永组信息》2011年第24期
来自: 2014-05-06 08:19



永组信息

 

24

(总第482期)

20111210

 

各县区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冷水滩区在个体私营经济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三比”活动。一是比党性,聚人心。坚持把加强党性教育,作为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以支部为单位,每月20日为集中学习日,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实行学习日党员点名或签到制,党委派专人督查学习情况,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年度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为接受革命洗礼,提高党性修养,个私协党委先后19次组织党员赴井冈山、韶山等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二是比服务,用真心。要求每名党员联系会员企业2家,一年至少走访2次,在会员遇到矛盾纠纷、融资困难、政策信息等问题时随叫随到,尽全力帮助解决。先后调解矛盾纠纷100余起,维权30起,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今年,组织60家会员与信贷机构联系沟通,目前签订融资意向协议42家,签约金额1.92亿元,放款到位12家,放贷金额8700万元。三是比回报,献爱心。组织开展“心连心”扶贫结对子活动。支部及支部党员每年联系1-3名特困户,先后帮助323户弱势群体办好事实事1000余件,无偿捐助金额达80万元。组织开展“光彩助学”活动。累计资助78名贫困学生就读,捐助金额达30余万元。邓利民、吴时林等21名党员捐款5.2万元,资助26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组织开展公益捐助活动。先后资助家乡修桥修路和资助村级公益事业累计捐款金额达300多万元。

道县多措并举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一是激励表彰。为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下发了《关于解决“工作村为主”模范村(社区)支书、主任政治生活待遇实施意见(试行)》,每年评选一批“工作村为主”成绩显著的模范村及优秀村支书、主任,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同时,给予优秀村支书、主任享受当年度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两年来,共评选“工作村为主”模范村19个,模范村优秀支书、主任29名。二是整顿转化。对存在组织软弱涣散、管理混乱、矛盾突出等问题的31个后进村,县委派出31个工作组,62名工作队员,45个后盾单位,按照因村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引导、帮助、扶持等办法,进行整顿转化。目前,调整村支书5名,确定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56个,帮助解决突出矛盾18个,整顿转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是帮扶建设。对自然条件较落后、经济发展较缓慢、群众生活较贫困的省定贫困村,采取“领导办点、部门联村、干部驻村、企业联村、城乡统筹”的方式,开展建整扶贫。全县35个省定贫困村中,已实施建整扶贫驻点的22个,正在实施的11个,其中建设成为县级模范村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3个,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15个。

新田县大力实施“惠民工程”。一是服务中心便民。在便民服务上,延伸服务链条,建立乡(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站)和县政务中心三级管理服务平台,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民政、计生、人社、国土等职能部门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县共建立服务中心(站)26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000余件,提供致富信息2200余条。二是惠民活动为民。从县直机关抽调1924名干部下到农村、社区、企业,开展惠民服务先锋行活动。128个县直单位与128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解决用工1862人。县教育系统多渠道筹措建立新田县“教育助学资金”,并首次筹集党内关怀帮扶基金300余万元。三年来,该县共发放党内关怀帮扶基金160余万元,惠及困难党员5100余人。三是创新机制疏民。各村(社区)都安排了综治专干,每年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拿出资金,给予综治专干补贴,今年已发放补贴10万余元,使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实行县领导轮流接访制,在县接访中心每天安排一名县级领导接访,建立起解决信访问题的“快速通道”,今年来,共接访群众132批次,437人次,办结53件,化解处置矛盾纠纷157起。

双牌县积极创新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一是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以县政务中心为核心,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打造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在15个乡镇场、5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整合计生、民政、医保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15个部门的20余项服务进入中心,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芙蓉、林峰、阳明、新民、青龙洞等5大社区社会事务管理任务重、专职社区工作者力量薄弱的实际,积极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机关党员“亮身份、履承诺、比奉献”活动,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因人选岗、责任到人的原则,组建一批数量适当、有一定专业技能、相对稳定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扶贫帮困、创业就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完善党内关爱机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化的困难党员信息档案,整合资源,实施党组织联系困难党员制,通过每个机关、社区党支部结对一名困难党员,联村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两名困难党员,帮助困难党员掌握科技信息、落实脱贫项目、提供扶助资金。建立党员关爱专项资金,完善管理使用办法,通过经常性走访慰问、创业性帮扶、提供公益岗位等形式,为生活困难党员提供帮助,为有志创业的党员提供支持,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

 

 (综合冷水滩、道县、新田、双牌等县区情况)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21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