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组信息
第5期
【2012年各县区组织工作亮点摘编之二】
冷水滩区:积极探索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制”试点。2012年,冷水滩区在梅湾街道办事处清桥路社区开展“党委兼职委员制”试点工作,将社区辖区单位班子成员选聘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探索服务型社区党组织建设新路。一是完善机制,打造共建平台。采取深入宣传发动、开展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等措施,组织驻社区各单位就试点工作中兼职委员的任职办法、主要职责、工作考核办法、党委议事制度等内容进行商讨。在此基础上,制定《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制试点工作方案》和《社区2012-2015年发展规划》,明确社区党委与驻社区单位“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的“六联”工作机制。二是发扬民主,激发共建热情。社区党委兼职委员由所在单位推荐,街道党工委组织辖区单位讨论酝酿、审批确定。坚持党委兼职委员议事制。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社区党委兼职委员议事会议。每次会前,社区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征集社区工作热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并从中确定居民最关注、最急需解决的事项,形成会议主题后再召开党委会,共商解决办法。一年来,召开兼职委员参加的党委会8次,共商社区建设与管理大事12件,组织帮扶结对113对,投入资金12万元,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63个。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共建合力。实行议定事项承办制,社区16个成员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对每次党委兼职委员会议确定的待办事项主动认领责任,分类建立台账,积极督促落实。新华书店永州分公司免费为16名困难学生办理借阅卡,并与社区联合建立居民图书阅览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岗位培训50人次、推荐再就业23名;潇湘技师学院通过与有关部门协调,半个月内让湘永路西段“失明”路灯重现“光明”;区国土分局投入2万元修复刘家台子古井,方便了附近群众用水。
新田县:创建流动党组织“1+X”模式。一是建立“流动堡垒”,实现“自由人”转为“组织人”。出台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在县委组织部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办公室”,各乡镇都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对设在外地的流动人口党组织县财政按照5.1万元每年的标准安排运转经费,流动人口党组织书记在政治上、经济上享受村支部书记待遇,流动人口党组织参与评先评优。去年在广州花都区成立了全县首个流动人口党委。目前,全县共建立流动人口党委2个、党总支1个、支部9个,1200多名流动党员、6万多名流动人口得到相应的管理服务。二是健全组织网络,实现“组织人”服务“流动人”。根据外出流动人口需求,相应建立社会管理综治办、计生协会、商会、人口与出入境业务咨询服务站、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室等机构。制定《关于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机构职责和配套经费,相关职能单位定期派人开展业务咨询和业务办理,主动提供法制教育服务、优质公共服务、法律维权服务。2012年,共帮助收取农村合作医疗经费32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270万元,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161万元,为流动人口补录人口信息、办理落户手续4560人次,办理二代身份证5100人次,帮助4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依法追讨拖欠工资900多万元。三是强化引导,实现“流动人”服务“家乡人”。在流动党员中大力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务工党员争做“四个模范”,即:诚信守法的模范、带领致富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热爱公益的模范。近年来,流动党员共为家乡修路、空心村改造、旧集镇改造等公益事业捐款1500多万元。大批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江永县:“三个注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注重固本强基,让基层组织“强”起来。加快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采取“新建一批、改建一批、转化利用一批”的建设模式,全面完成了210个行政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精心选派了196名县乡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支书,24名干部到“两新”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54名退二线的乡科级干部到村任科学发展指导员,形成了城乡共建、共同发展的大党建格局。深入开展“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在原有“五朵金花”党建示范点的基础上,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33个,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14个,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20个,远教示范站点21个。二是注重严格考核,使基层干部“干”起来。出台《江永县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推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年终对各基层组织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建立了“日常管理、季度通报、半年述职、年度考核”考评机制,促进了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有序流转。2012年,有序流出大学生村官11名,其中1名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被选任为乡镇人大副主席。三是注重党内关怀,把广大党员“聚”起来。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部门调剂、党员捐赠、社会赞助”等办法,筹集关怀帮扶基金100万元,走访慰问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党龄50年以上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788名,发放关怀帮扶基金44万余元,增强了广大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报:省委组织部,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 送:市委办,部领导 发:各县区委书记,各县区委组织部,本部各室 |
(共印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