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州市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主动适应农村发展党员的新变化,紧盯重点、创新举措,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高标准、高质量。
变“等待聚拢”为“引导靠拢”
提早梳理明底子。定期梳理、全面摸底、系统分析,对群众基础好、思想要求进步的各类优秀人才,一村一策建立入党申请人台账,对发展对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道县创新建立了“两库一名单”,即: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库、在外经商务工优秀人才库、入党积极分子名单,将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及时纳入组织视野。
靠前服务搭台子。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政务、商务、服务等功能,开展“四化四办”行动推动政务下沉、服务升温,以党群活动阵地作用的发挥,提升党组织在群众中的感召力、吸引力,全市3305个村(社区)全部建成高标准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群众更具品质、更有温度。大力开展传帮带结对帮扶行动,对重点培养对象,安排老党员、乡镇联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等一对一联系培养;对外出优秀青年人才,由“流动党支部”跟踪考察,激发农村致富“能人”、强村“能将”、发展“能手”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
思想教育引路子。全面抓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利用市县乡三级党校平台,结合“红色教育在永州”六进行动,有计划组织农村优秀人才参加理论培训、参与红色教育、接受思想洗礼,定期开展屋场会宣传党的理论、最新政策,推动农村群众走进党、亲近党。近年来,全市参加“党建+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中有1566人成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089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3.3万余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变“软性约束”为“硬性指标”
把牢入口关。注重从发展对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看党性,把政治标准的要求具体化、实践化,明确不符合党员政治标准、不能入党的具体情形,严格落实政治审查制度,强化基层党委和县级组织部门把关作用、群众评价作用,多方考察、多维评价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遵纪守法等情况,防止“带病入党”“人情入党”,努力从根源上发展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的新党员。
把牢程序关。严格遵循发展党员5个步骤25个环节,梳理编制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及材料清单,积极推广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制度,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全程记录发展党员成长经历,同时,建立党员发展执纪执法部门联审、农村基层干部近亲属入党组织部门预审、规范党员档案管理三项长效机制,从抓长远抓常态抓长效方面规范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质量和程序标准经得起检验。
把牢责任关。实行上级党组织对发展党员过程中的政治审查、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检查,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执行政治标准问题上不变通、不走样。严格执行“谁介绍谁负责,谁培养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员发展程序倒查责任制,对未能坚持党员标准的情况,给予责任追究,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近年来,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77个,创建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742个。
变“保证数量”为“注重质量”
注重发展高素质年轻人。聚焦农村事业后继有人,突出青年农民这个重点,坚持向回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等倾斜,将有知识、有头脑、有热情的新鲜血液引入党员队伍,2019年以来,全市发展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3272名、占比37.14%。同时,针对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导致的农村发展党员“缺苗”现状,探索“一地流出、双向培养”的模式,依托流动党支部发展党员,其中,道县建立流动党支部20余个,吸收入党积极分子430余名,接收预备党员260余名;蓝山县建立流动党组织21个,让4000多名党员“有家可归”。
注重发展土专家田秀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从行业标兵、业务骨干、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优秀群体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本领强、“双带”能力强的优秀农村人才作为发展党员的“苗子”,采取计划倾斜、专项攻坚等措施,将农村“能人”吸纳进党的队伍。
注重发展先进者逆行者。着眼急难险重任务,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抗洪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事件任务中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把表现突出、经受考验的先进分子及时发展入党,特别是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市共308人在抗疫一线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有63名被“火线”发展入党,有11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光荣入党。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管”
立体式培训。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培养体系,针对重点培养对象,市级举办示范培训、县级开展重点培训、乡镇开展集中培训,村党组织有针对性地邀请重点培养对象列席支部组织生活会,促进其思想和行动同步入党。
链条式培养。“线上+线下”结合延伸链条,做到培养时段、地域、范围“三个延伸”,县乡村重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实现线上跟踪培训情况、组织生活情况、工作情况等。“流动党组织+”管理模式连接断链,探索完善了“党内任职交叉制、党员发展双审制、组织生活驻地制、作用发挥双向制”模式,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的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农村党员离村不离组织。
针对性培育。针对提升技能的需求,整合党校、农口、科技等部门资源,创新开展“科技人才齐下乡·乡村学堂开课忙”主题月活动,年内举办“党建+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题培训8期,分类培训果树种植、水产养殖、直播带货等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次。针对提升学历的需求,重点向扎根农村、有培养潜力、思想信念坚定的重点发展对象倾斜,帮助其提升能力、获得文凭,近三年,共招录农民大学生4097人。针对提升收入的需求,选派驻村工作队3236人、乡村振兴导师团14个,采取“1+1”“1+X”方式帮助农民群众跑资争项、发展产业、自主创业。
变“被动扛事”为“主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