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市级决算草案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3年8月24日在永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群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报告2022年全市及市级决算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
一、2022年全市及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财政系统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全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
(一)全市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8亿元,上级补助收入337.39亿元,债务(转贷)收入72.02亿元,上年结余32.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8亿元,调入资金26.23亿元,收入总计62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4.79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3.67亿元,债务还本支出50.39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34亿元,结转下年35.31亿元,支出总计628.5亿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70.17亿元,上级补助收入5.36亿元,上年结余11.34亿元,调入资金0.0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6.31亿元,收入总计393.21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65.74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09亿元,调出资金19.7亿元,年终结余7.68亿元,支出总计393.21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2022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45亿元,上级补助收入0.03亿元,上年结余0.06亿元,收入总计2.5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14亿元,调出资金2.32亿元,年终结余0.08亿元,支出总计2.54亿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0.55亿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67.3亿元,利息收入0.9亿元,财政补贴收入60.3亿元,转移收入1.58亿元,其他收入0.43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8.95亿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11.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26.28亿元。
5.政府债务情况。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764.53亿元,较2021年新增126.83亿元。截至2022年底,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57.49亿元,控制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以内,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3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6.11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1.57亿元,上年结余17.36亿元,调入资金2.24亿元,收入总计83.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6亿元,上解上级支出3.9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7.52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93亿元,结转下年17.11亿元,支出总计83.51亿元,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202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82.2亿元,上级补助收入0.7亿元,上年结余5.4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5.55亿元,收入总计113.87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09.6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02亿元,调出资金0.29亿元,年终结余3.91亿元,支出总计113.87亿元,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2022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元,年终结余36万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2022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3.14亿元。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8.49亿元,利息收入0.73亿元,财政补贴收入33.08亿元,转移收入0.53亿元,其他收入0.27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8.28亿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4.8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74.2亿元。
5.政府债务情况。省财政厅核定我市本级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216.93亿元,较2021年新增38.91亿元。截至2022年底,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4.27亿元,控制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以内,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6.三公”经费情况。2022年,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3402.2万元,比预算数(3964.92万元)减少562.72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减少4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及购置费2737.87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756.36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981.51万元)、增加245.31万元;公务接待费664.33万元、减少767.03万元。
7.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出台《永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预算绩效目标编制延伸至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基本建立覆盖“四本预算”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公共信息化运维资金等11个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报人大审查批复,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有效借助外力、充分发挥内力,对36个项目开展财政资金重点绩效运行监控及评价,涉及预算金额达25.2亿元,持续延伸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专项债券、政府采购等项目重点绩效评价,积极推动财审联动机制落实落地,着力构建信息共享、工作共推、整改共促、成果共用的财审良性互动。选取部分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财政承受能力和事前绩效评估作为必要前置审查环节,探索改进项目预算管理模式。从决算情况来看,大部分专项资金和项目都较好完成了绩效目标,发挥了既定政策功效,但有部分在绩效目标实现、资金分配审核、项目执行进度、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我们已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主管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和时限,并据此真金白银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核减调整2023年市本级预算资金安排约1亿元,其中核减公共服务信息化运维专项资金5500万元。
二、2022年预算执行效果及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22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市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全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在增财力培后劲上坚决有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深入实施财源建设工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狠抓项目招引、推进骨干税源企业培育计划等方面大力开源。建立健全财税定期会商制度,充分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及时共享涉税信息,完善补齐征管短板,财政收入“水涨船高”。2022年,全市全口径税收(扣除留抵退税等因素后)完成184.14亿元、增长5.09%,省级及以上园区亩均税收实现11.86万元、同比增长3.8%,税收200万元(含)以上骨干税源企业达到862户,永州被评为全省财源建设综合评价表现突出的地区。全市地方收入、地方税收的增幅均排全省第3位,收入质量排全省市州第5位。
(二)在减负担稳大盘上积极有为,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取乎其上”的坚定决心,加快实施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以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力,助力稳住经济发展预期。2022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36.6亿元,其中办理留抵退税20.13亿元,落实新增减税降费政策10.35亿元,办理“五税两费”缓缴5.95亿元,惠及纳税人缴费人12.4万人次。新增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3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1亿元、减免国有房屋租金3247万元,支持全市7271个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经营壮大。衔接中央财政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备选项目21个,有效支持全市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
(三)在调结构优支出上平稳有序,民生保障托稳兜牢。以财政“力度”体现财政“温度”,统筹更多财政资金解决民生关切。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413.79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8.86%,各项重点支出都得到较好保障。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等均提高100元。全市政策性农业险种达到22个,7个产粮大县全部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加大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投入,努力缓解“就业难”“招工难”结构性矛盾。众筹建成市方舱医院,全市常住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4.6%,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月、4600元/年。支持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四)在防风险守底线上可控有效,债务化解步履坚实。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债务管理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综合债务率、隐性债务、综合融资成本、非标占比、风险预警地区数量实现“五降”。2022年,全市化解隐性债务累计完成报中央备案化债任务的116.01%,其中市本级138.93%,8%以上存量高息债务全部清零,未出现债务舆情和刚兑产品爆雷等风险事件。全市共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106.31亿元、发行项目77个,新增额度较2021年增加12.33亿元、占全省7.3%。平台公司新注入资产资源价值96.5亿元,实现经营性收入22.6亿元,县级平台公司AA级资质年内达到8家,市属平台公司主体信用AA+评级实现破零。
(五)在严监管提效能上与时俱进,管理改革推陈出新。以问题为导向,向改革要动力,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级完善财政资金统筹办法,大力清理代管户和预算单位实有账户,盘活低效资金4400万元,回收“趴账”资金9300万元。市委、市政府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市本级对20个支出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和重点绩效监控,通过预算调减、专项核减等方式节约财政资金近1亿元。争取到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9项系统整合试点,全辖区非税收入电子缴款书试运行提前上线,所辖3个非行政区一体化系统全面准时上线。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直达资金分配进度、支出进度分别达到98.8%、91.2%。
总的来看,2022年全市财政运行整体平稳有序,推动全
市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运行“两难”“多难”工作明显增多、政府债务风险依然压头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力提效”这个关键词,统筹当前与长远、需要和可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安全,通过持续提升现代财政治理效能,逐步加以解决。
三、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全市情况。1-6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1.74亿元,增长5.6%。其中:地方税收58.07亿元,增长3.5%;非税收入33.67亿元,增长9.5%。全市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87.62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327.3亿元)的87.88%,增长4.2%。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08亿元,增长3.4%。与民生相关的支出219.51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8.65%。
2.市本级情况。1-6月,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11亿元,增长19.4%。其中:地方税收6.97亿元,增长2.2%;非税收入7.14亿元,增长43%。市本级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9.76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73.48亿元)的108.55%,增长38.04%,主要是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中央及省级补助部分金额25.68亿元全部下达至市本级,未分解到县市区。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28亿元,增长25.5%。与民生相关的支出20.99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1.7%。
3.金洞管理区情况。1-6月,金洞管理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36亿元,增长11.5%。其中:地方税收0.24亿元,增长14.1%;非税收入0.12亿元,增长6.8%。金洞管理区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21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3.35亿元)的65.97%,下降7.68%。
金洞管理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亿元,增长8.9%。与民生相关的支出0.99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39.96%。
4.回龙圩管理区情况。1-6月,回龙圩管理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0.22亿元,下降2%。其中:地方税收0.07亿元,下降34.7%;非税收入0.15亿元,增长29.3%。回龙圩管理区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21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1.85亿元)的65.41%,增长5.75%。
回龙圩管理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7亿元,增长13.3%。与民生相关的支出1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63.53%。
5.经开区情况。1-6月,经开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6亿元,增长44.7%。其中:地方税收2.69亿元,增长20.3%;非税收入0.67亿元,增长667.3%。经开区共争取到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0.59亿元,为上年全年总额(1.36亿元)的43.38%,增长25.91%。
经开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亿元,下降21.2%。与民生相关的支出0.57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27.77%。
(二)其他三本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全市收入34.94亿元、下降31.51%,其中:市本级收入1.53亿元、下降30.38%,金洞管理区收入为0,回龙圩管理区收入0.02亿元、增长1730.77%,经开区收入0.9亿元、下降55.83%;全市支出88.35亿元、下降30.41%,其中:市本级支出5.94亿元、下降71.92%,金洞管理区支出0.26亿元、增长214.37%,回龙圩管理区支出0.02亿元、下降75.66%,经开区支出8.88亿元、增长60.69%。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全市收入4216万元、增长1358.8%,主要金洞林场木材销售、东安县自来水公司资产转让等新增收入较多,其中:市本级收入102万元,金洞管理区收入2800万元,回龙圩管理区、经开区收入均为0;全市支出189万元、增长26%,其中:市本级、金洞管理区、回龙圩管理区、经开区支出均为0。
3.社保基金预算方面。全市收入83.11亿元、增长5.53%,其中:市本级收入52.5亿元、增长5.03%,金洞管理区收入0.19亿元、增长0.14%,回龙圩管理区收入0.08亿元、增长14.5%,经开区收入0.06亿元、下降48.88%;全市支出56.21亿元、下降3.8%,其中:市本级支出29.94亿元、下降13.21%,金洞管理区支出0.26亿元、增长13.98%,回龙圩管理区支出0.04亿元、下降0.76%,经开区支出0.08亿元、增长3.49%。
(三)预算执行特点
1.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质量持续夯实。全市地方收入、地方税收的增幅高于全省市州平均水平,地方收入增幅排全省市州第7位,地方税收增幅、全口径税收增幅分别排全省第5位。非税占比36.7%,较上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下降5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排全省第10位。
2.支出保持必要强度,重点领域保障到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靠前。科技、交通运输、文旅体与传媒、住房保障、农林水等科目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了40.2%、39.9%、28.1%、22.4%、12.9%。上级共下达我市直达资金115.41亿元,分配进度97.6%,支出进度54.7%,资金使用做到了安全高效。
3.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库款保障水平合理。全市“三保”支出147.69亿元,占年初“三保”预算的49.3%,基本达到支出序时进度。政府债务付息支出6.03亿元,得到足额保障。截至6月底,剔除月底收到的专项债资金因素后,全市库款保障水平为0.71,保持在合理区间。县市区库款余额保障系数年内未低于0.1。
4.管理改革切实推进,财政效能有效释放。开展惠农补贴资金检查、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等,财会监督职能持续加强。开源节流双向发力,“三资”改革与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统筹推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放水养鱼;完善差旅费管理办法,持续规范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努力提升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节约财政资金1.68亿元。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问题补短板,紧盯任务抓落实,确保财政持续平稳运行,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收入组织。锚定全年地方收入增长8%以上的预期目标,打好收入组织主动仗。加强与税务和涉税部门协调联动,深入开展房、土、油、矿等重点领域整治,紧盯网络直播、平台销售、新金融等新业态,依法依规加强征管,注重堵漏挖潜,全力抓好序时进度,有效推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盯紧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窗口期”,争取上级支持,对接落实省财政25条措施和财政金融协同联动18条具体措施,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关键领域、关键阶段、关键环节,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围绕发展“含金量”,加强财源建设。持续推进实施重点产业税收提升、骨干税源企业培育、园区产业发展提质、国有存量“三资”清查处置、县域财源培植扩量进位“五大提升”行动,巩固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锂资源、稀土新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和预制菜、新型家具、智能家电等新消费,加快补齐中心城区和县域财源短板。凝聚“制造业当家”共识,出台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措施,大力推动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盘活国有“三资”长效机制,力争形成的财政收入能基本保持去年的水平,力争市本级取得更大突破。
(三)织密财政“安全网”,切实兜牢底线。把防范风险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防突破底线、防风险聚集、防好高骛远,以财政安全为全域稳定作贡献。通过“清单化管理、一体式推进、跟踪式督导”攻坚克难,落实落细各方责任,实现风险排查、预警、处置“三个全覆盖”,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加大存量债务处置力度,严防“三保”政策违规提标扩面,守住“三保”和债务风险底线。在“资产覆盖债务”“收入覆盖支出”方面加强探索,加快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四)持续过好“紧日子”,规范管财理财。着力构建财政“大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每一分钱都花出好的效果,推动“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见实见效。加快构建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继续在财力配置和人力管理效率方面实施改革,大力压减非紧急非必要支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节约信息化建设运维成本。聚焦支持打好“发展六仗”和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应用,切实降本增效,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大财税政策落实和预算管理监督力度,堵塞管理漏洞,严防监管失衡,持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至更深处、干在更实处、落到更细处,扎实做好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各项工作,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