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组信息
第4期
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2017年4月17日 |
○江永县着力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升级版”
○宁远县严管厚爱激发“第一书记”帮扶动能
○冷水滩区多措并举力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
着力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升级版”
江永县通过定好“三个标准”、把握“三个结合”、注重“三个推动”、强化“三个考核”、致力“三个突出”,全力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定好“三个标准”。在选址方面,区分普通型、标准型、示范型三类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选址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用地要求合理选址,既防止原有村级活动场所的浪费,又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能充分照顾各自然村的远近,尽量方便群众办事。在规划方面,重点突出建筑面积达标、功能设置科学、结构布局合理。严格按照“八室两中心(站)一广场”要求,统筹考虑村落大小、用地范围、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等因素,普通型按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进行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示范性(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标准型(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左右)进行建设。在设计方面,新建及改扩建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外观设计,做到全县农村平台建设标准、风格基本保持一致,并结合我县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乡村旅游等实际,因地制宜,设计出多种方案,由各乡镇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
二是把握“三个结合”。与市考核目标相结合。全县新建或改扩建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将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方面的文件要求,确保各项硬性指标达标,软性指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标准,确保能够适应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需要。与美丽乡村、新农村、示范点、景区村建设相结合。全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所采用建筑设计方案在结构和风格上都与村庄规划相衔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等相结合,选址时尽量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存、深度融合。与资产资源有效利用相结合。始终坚持能改建的不新建、能扩建的不新建,原有村级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原则上不再新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方式上,对无办公服务场所的村要重点安排,优先投入,集中新建。
三是注重“三个推动”。推动功能整合。充分整合县直部门及各乡镇的组织、政法、综治、网格、卫计、农委、林业、民政、互联网+等方面力量,推动人员下沉、功能下沉、服务下沉,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服务群众的“集中站”和“八宝箱”。推动资金的集中使用。全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为主(村(居)/100万元),同时由县财政整合组织、政法、发改、民政、人社、卫计、农业、林业、文体广电等涉农部门用于农村“七所八站”建设的相关专项资金,投入平台建设,确保不新增乡镇村级债务。推动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的发挥。全县所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实行“一证二图三卡四告知”的管理制度,确保建成后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同时,对农村便民服务代办事项实行“清单”准入制度,由县网格管理中心牵头负责,认真梳理便民服务事项,形成规范服务“清单”,统一下放各村,充分发挥便民、利民、为民作用。
四是强化“三个考核”。考核乡镇。3月上旬,要求全县各乡镇初步完成2017年60个(占全县112个的53.6%)项目实施点的选址工作。每个乡镇至少要建1个示范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2个标准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若干个普通型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考核部门。对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政法委、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综合协调部门和县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等具体实施部门实行“月报告”“月督查”“月考核”制度。考核指挥部。要求县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指挥部在2017年6月底前做好所有前期准备工作;4月至10月办点示范;年底前完成60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占全县的53.6%。2018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五是致力“三个突出”。突出风貌建设。建设过程注重展现地域风情、民族风貌,搞好“穿衣戴帽”工程,在建筑材料上要求选择青砖黑瓦,着力将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农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突出示范带动。强化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引领作用。在办好一个综合示范点的基础上,每个乡镇其他平台工作都要建立一个示范点。突出民生需求。把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满足民生需求的切入点,着力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科教宣传、信息咨询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努力营造一个群众想来、愿来、常来的“大家”。
严管厚爱 激发“第一书记”帮扶动能
中共宁远县委组织部
宁远县通过教育培训、履职监管、正向激励等措施,切实抓好“第一书记”管理,推动“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一线,履职尽责干事,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队伍选拔突出“准”。该县坚持“选优配强、量体裁衣、人岗相适”原则,采取单位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精心选派“第一书记”。先由帮扶单位从有农村工作经验、有涉农专技特长、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中推荐,再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检、扶贫开发等单位组成考察小组,按照干部考察流程,通过个别谈话、档案审查等程序,对驻村“第一书记”人选进行深入细致考察,重点征求了本人意愿和单位意见,确保“第一书记”有能力驻村、也愿意驻村。同时,在“第一书记”上任前,围绕基层党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扶贫攻坚等内容,开展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提高第一书记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为驻村帮扶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驻村管理突出“严”。强化刚性约束,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承诺公示、工作纪实、驻村考勤、工作报告、廉洁自律等各项制度,明确了“第一书记”主要任务、工作职责、纪律要求,严格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强化日常监督,“第一书记”每天在微信群上传个人位置定位和驻村开展工作影像资料,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和作风办组建驻村工作巡回督查组,对“第一书记”吃住在村和工作开展情况,采取不下通知、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日常督查,每2个月开展一次定期督查,每半年进行一次驻村工作民意调查,确保“第一书记”真蹲实驻、驻出实效。强化考核奖惩,建立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机制,年度考核按全县选派到村“第一书记”总数的20%提出考核优秀意见并反馈派出单位,不占原单位优秀指标。对考核优秀的,在晋职晋级、提拔重用予以优先考虑;设立召回制度,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履职情况较差的及时召回撤换,被召回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并追究党组(党委)书记责任。
三是保障关爱突出“实”。落实工作经费保障,选派的“第一书记”到村任职期间,工作与原单位完全脱钩,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0元专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第一书记”交通、通讯、办公等必要开支,因公出差费用和每月4次往返路途补助由派出单位据实报销。加强生活经费保障,按每人每天4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乡镇党委全力协调解决生活食宿、办公场所等问题,帮扶单位每月至少深入帮扶村掌握“第一书记”工作进展、工作生活困难等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人文关怀,派出单位对“第一书记”安排定期体检,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通过对“第一书记”的精选、严管、厚爱,确保“第一书记”真正下得去、驻得进、干得好,为打好全县脱贫摘帽战役提供坚强保障。
多措并举力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
中共永州市冷水滩区委组织部
近日,冷水滩区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狠抓非公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取得较好成效。截止3月中旬,该区已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113个、社会组织党组织17个。
一是强化工作协调。该区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压实了党建责任;构建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两新”工委具体负责,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的党建工作格局,理顺了工作机制;成立区非公企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组建了工作队伍;建立区、乡镇(街道)、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级党建工作专用QQ群、微信群等,搭建了工作平台。
二是全面调查摸底。由组织部门牵头,组织民政、教育、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对辖区“两新”组织开展“拉网式”调查摸底,准确掌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详细地址、从业人数、党员数量、群团组织等基本情况,筛选出具备开展党建工作的非公企业59家、社会组织14家。
三是主动上门“会诊”。结合调查摸底,主动与“两新”组织出资人和党组织有关同志开展座谈,现场“会诊”,逐一答疑解惑,“面对面”进行指导,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出资人的积极主动性,为顺利推进“两个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开展示范引领。该区筛选出10家规模较大,影响力较深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由区委组织部直接联系,通过现场指导、资金扶持等方式,着力打造成管理制度健全、基础资料完善、工作运行规范的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展。
投稿邮箱:
报:省委组织部 送:市委办,部领导 发:各县区委组织部,本部各室 |
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2017年4月17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