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具有做群众工作的四种境界
欧阳元初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党的宗旨的忠实践行者,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要具有做群众工作的四种境界。
要心系群众,修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胸怀决定风范。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做一个合格的党的形象代言人,要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是必不可少的。一要心系群众。“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执政理念的践行者,主政一方,理当心系一方百姓,发展好一方经济,服务好一方群众,但又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眼光局限于一隅,要自觉将本地、本部门工作置于全国一盘棋的考虑之中,自觉彻底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做到令行禁止,与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情怀,更要有居安思危、居安思进的行动;既要着眼于当前的发展,更要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少搞“政绩工程”,多做些打基础为长远的工作。二要鞠躬尽瘁。党的最高理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曲折而坎坷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党,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甚至鞠躬尽瘁地工作。领导干部围绕实现党的理想,要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斗志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要有“瘦己以肥天下”的实际行动,特别是在艰苦环境工作的领导干部更要有“人一之,我十之”的努力和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的工作劲头,在一天位尽一天责,竭力谋事,尽力成事。三要忧苦在先。“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其乐者,民亦乐其乐”,党员领导干部忧苦在先就是要做到责任在人先利在人后、忧在人先乐在人后、苦在人先甜在人后。党员领导干部“忧”在先,就是做决策、办事情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解老百姓之所困,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党员领导干部“苦”在先,就是要“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就是要不与民争利,让利于民,让老百姓先富起来;就是把风险留给自己,把效益留给百姓,让老百姓先发展起来;就是把辛苦艰险扛起来,把安定祥和送到千家万户。
要敢于担当,锤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勇气引领行动。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股子勇气,其思想势必缺乏创新,工作必然了无新意。党员领导干部要做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者和维护者,就应当要敢于担当,锤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一要坚持原则。坚持原则就是“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不动摇。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原则就要凡事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关系到大局利益时,敢于“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丢“选票”,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绝不受小集团利益和一己之利驱动,而搞阳奉阴违。坚持原则就要在面对违反原则的行为和事时,敢于说“不”,做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坚持原则就是要“不怯死以苟免,不毁节以求生”,不与腐败坠落之辈沆雍一气、同流合污。坚持原则就要敢于同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要敢于拍案而起,敢于动真碰硬,“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二要敢为人先。敢为人先就是就是敢涉先河、敢打先锋,敢闯难关、敢冒风险,主动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党员领导干部敢为人先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勇立时代潮头,不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不怕担风险,敢于突破原有的不正常的利益格局,敢于向与社会发展潮流不合的规则、意识和体制挑战。领导干部敢为人先就是要敢淌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敢闯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的“禁区”,敢闯他人未曾涉及的“盲区”,敢闯矛盾错综复杂令人望而却步的“难区”,甚至枪林弹雨的“雷区”。三要淡泊名位。党员领导干部淡泊名位就是不沽名钓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就是信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只有党员领导干部立志做大事,视名位如过眼云烟,才可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任天外云卷云舒”,才可能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为民做主,全心全意为民谋利。
要清正廉洁,涵养“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德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靠的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就要做到清正廉洁,努力涵养“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样的德操,以提高非权力因素影响力。一要清心寡欲。世界是由欲望推动的,没有欲望是不现实的,但少点欲望则是完全可以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有效克制不适当的欲望,关键要有一个清心寡欲的心境。心清则欲淡,心浊则欲强。寡欲则安。只有清心寡欲,才不会心浮气躁,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才不会拉关系、跑门子、找靠山,才可能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之中保持一颗平常之心,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之中保持一种清静之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党员领导干部具备了清心寡欲的心境,才能不为世俗所缚,不为情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二要正气浩然。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若没有一股“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浩然正气,就难以用对权用好权。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养成了浩然正气,才能勇于并善于面对“干扰”,甚至“吓”退“干扰”。 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正气浩然,才可能将公道正派、公平正义进行到底,才可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不仰人鼻息,不看人脸色,不对人“口型”,不揣人“心思”。领导干部有了浩然正气,就可以避免“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可以堂堂正正,为官也就自然神清气爽。三要注意避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党员领导干部言行当为民众之表率,遵守规章制度不能仅满足于“遵守”,而应当做得是无懈可击,让群众满意。党员领导干部避嫌以消除群众狐疑,要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号准群众最容易犯“嫌”生“疑”的地方,让群众获得尽可能多的参与权、知情权等。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远离任何禁止干部参与的经济领域,不让自己的亲属参与禁止干部家属参与的经济活动,也不要让亲人朋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从事与自己职权有关的经济活动,以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对任何可能影响公务活动的“免费消费”要唯恐避之不及。要搞好政务公开,实行“阳光”公务,不给任何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避嫌于未然,不让群众有“暗箱操作”的嫌疑,让群众既口服又心服。特别是在廉洁从政问题上“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时刻保持一种畏惧心理,不沾公家半点光。
要关注民生,常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虑。党员领导干部的百姓情怀是赢得百姓口碑的必然要求。要常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虑,时刻关注民生,始终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作为自己工作的落脚点。一要宽厚爱民。“天下最大事,莫非民之忧乐”。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百姓生活。领导干部做决策、办事情都必须须臾不能偏离这个目标,既要考虑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和实际困难。“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党员领导干部“以天下苍生为念”时,才会有一幅菩萨心肠,才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会视百姓为衣食父母,才会爱民如家人父子。领导干部秉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百姓情怀,才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欲望,才会时刻惦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所愿所盼。二要兢慎勤勉。“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领导干部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经常反思百姓生活是不是改善了,实惠是不是多了,幸福感是不是强了,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了维护,公平正义是否得到了伸张等等。对待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期待和正当诉求上,要始终有一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之感,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仆人,“唯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要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关心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困难;对百姓的痛苦要时刻铭记在心,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态度,倾心对待,努力解决。三要恭俭节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党员领导干部恭俭节用是做官、立身的需要,更是珍惜民力的表现。党员领导干部作决策、办事情,要注意精打细算,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铺张浪费和交“学费”。特别在当前公共财力并不富足,社会公益事业亟需加大投入,社会弱势群众亟待党和政府关心的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要坚决摒弃那种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是穷摆阔的作风,能不花的,坚决不花;能少花的,尽量少花,用对用好每一分钱,让更多的公共财力更好地发挥好服务公众的作用,更多地服务于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冷水滩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