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摸透培训需求。面向全市农村党员,采取网络问卷方式,了解掌握农村党员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的需求意愿。2021年收集的2.4万份问卷显示,农村党员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党的创新理论、党章党规党纪、惠民政策法规、种养实用技术,其中农村普通党员、流动党员对实用技术的需求兴趣,较村“两委”班子成员更大。面向县市区基层党委,广泛收集产业发展难题,以乡镇为单位报送需求摸底表,提出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等方面的要求建议,县市区组织部门遴选审定后向市委组织部报送市级“乡村学堂”活动需求。组织部门、基层党委根据当前工作重点、社会治理焦点、产业发展难点,统筹制定本地“乡村学堂”活动计划。精选精聘授课专家。有针对性地从省市县党员教育师资库、科技专家服务团、部门行业系统以及乡土实用人才中,按照专业有权威、授课有经验、实操有能力的原则择优选聘专家2324名,精心准备授课内容、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宣讲最新惠民政策,确保培训有吸引力、接地气、有人气。
建好建优室内课堂。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党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阵地建设规范化、师资力量专业化、教学培训常态化、课程设置特色化、办学保障制度化的要求,利用乡镇(街道)现有办学场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规范教室布置、强化管理保障,把室内课堂建在党员群众家门口,全市共建成182个乡镇(街道)党校、3305个村级教学点。规范建设户外教学基地。印发《关于推进永州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理想信念、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实用技能、乡村振兴5个类别以及一个场所、一个课题、一套音像、一份材料、一张展板、一名讲解管理员“六个一”的建设标准,在全市分两批评选了78个现场教学示范点,为农村党员群众培训建起户外教学基地,提供了丰富的现场教学案例。
线下现场培训做到“两个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做到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政策理论、纪律法规类培训做到课堂讲解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变“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现场指导式”的实践教学,使党员群众可以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操作,极大地增强了学员的参与感,让培训更走心、上手更容易。线上学习培训实现“三步走”。精心制作“田间课堂”视频课件,对授课全过程跟踪录制、重点内容重点摄制,制作视频课件170余部。加大优秀课件平台展播力度,在“永组在线”微信公众号、永州红星网、“潇湘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展播优质课件,建立党员教育线上培训资源库,将“田间课堂”课件纳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资源,鼓励学员自主下载学习、反复使用。举办线上网络学习班,2022年3月,利用永州市干部教育网络学院平台,以“田间课堂”视频课件学习为主,举办全市农村流动党员冬春训网络学习班,组织全市1.2万余名农村流动党员线上集中学习,以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来提升培训的覆盖面。
突出对重点培训对象的管理服务。将农村青年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大学生等纳入重点培训对象,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建立培训微信群,打造“随身带”的培训课堂,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可以在群里得到专家以及同行的细心指导,有力为广大农村人才创业搭建学习平台,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动能活力,助推全市774个贫困村、184689户、673539名贫困户顺利脱贫。加强对授课专家团队的管理服务。印发《关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进一步做好“乡村学堂”工作的通知》,以开展“千名科技人才齐下乡 乡村学堂开课忙”主题活动月为抓手,鼓励科技特派员协助驻点单位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或合作团队,推动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仅2021年就引进新品种184个、推广新技术175项。要求县市区主动深化与授课知名专家的交流合作,持续跟踪服务,在办学中促成相关县市区引进产业专家团队216个、专家600余人,达成项目合作协议157个,直接收益20亿元以上。
健全议事协调机制。成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将农口部门、科技部门纳入成员单位。严格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年初由组织部门牵头统筹制定全年“乡村学堂”活动计划,提交联席会议审定。明确组织落实机制。建立“组织部门搭台、市直部门唱戏、基层党委组织”的联动责任机制,每年举办市级示范活动6期以上。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审核把关活动方案,做好市县乡沟通协调;市直部门负责制定活动具体方案,邀请授课专家,把关培训内容,落实培训经费,做好专家服务协调工作;基层党委负责培训具体组织,包括场地布置、学员组织、后勤保障及宣传报道等。县市区、基层党委参照市级模式每年在各村(社区)至少举办1期主题培训,各县市区每年至少拍摄1部“田间课堂”课件。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将“乡村学堂”工作纳入党员教育工作要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基层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纳入科技专家服务团述职评议内容,明确未按要求开展“乡村学堂”活动的市县科技特派员年度考核原则上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
“乡村学堂”活动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工作、中心任务开展教育培训,致力锻造过硬的农村党员队伍,既符合党委政府工作需要又契合农村党员自身发展需求,这是赢得赞誉、焕发活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只有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融入到中心大局里,党员教育培训才有生命力。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大局意识,在服务中心大局中践行“党员教育姓党、为党铸魂育人”这个初心本源。
“乡村学堂”活动始终坚持把提升针对性、实效性,学员学得会、用得上作为目标追求。无论是精准摸底培训需求、择优选聘培训师资、规范建设培训场地,还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跟踪管理服务、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习走心、让学员收获、让培训见效。实践证明,只有目标导向正确,才有用心用情的组织服务,才有走深走实的教育培训。这就启示我们,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要坚持正确导向、多措并举,努力实现资源利用和培训实效的最大化。
“乡村学堂”活动课程内容丰富、授课师资要求高、课件录制技术性强、组织管理涉及面广,仅靠组织部门一家难以开展,只有坚持健全机制、明晰职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有了每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才有了党员群众看得见的“硕果”。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不能仅靠组织部门一家成事。这就启示我们,必须善于统筹资源,加强部门协作,项目式管理、系统化推进,形成最大工作合力、最强工作力量。
“乡村学堂”活动从谋划到初见成效,整整花了7年时间。7年来聚焦解决农村党员“不便学、不愿学、学不会、用不了”等问题,党员教育工作者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持续深入、持久发力,才有了今天较为成熟的教育培训模式。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这就启示我们,抓工作一定要瞄准方向深耕细作、精益求精,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