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传真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区传真 > 宁远
宁远县:党建引领强基 产业造血富民 绘就九疑山下振兴新图景
来自:中共宁远县委组织部 2025-05-12 14:51

走进宁远县九嶷山脚下的东江村,青石板路串联起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村民们在电商直播间热情推介山货……这是宁远县驻村工作队五年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缩影。自2021年以来,该县以驻村帮扶为纽带,创新机制、凝聚合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强基固本:党建引领“红色引擎”聚民心

“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带着党员修通了这条产业路,现在我们的沃柑能直接运出大山!”中和镇保和村脱贫户杨红英感慨道。五年来,宁远县驻村工作队以“党建+”模式激活基层治理末梢,指导协助村里落实“三长制”,发动16908名“邻长”结对帮扶118650户农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架起了党员和群众的“联心桥”,累计解决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电网改造、路灯照明等民生问题2463件,推动29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现“后进变先进”。通过“田间党课”“乡村夜话”等接地气的活动,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

仁和镇舂水村因为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工作执行力有偏差被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宁远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进驻后,引回了致富能人张华斌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还引回一名2001年出生的大学生进入村委,并培养了2名35岁以下的大学生作为村级后备干部。村干部的“战斗堡垒”强了,党组织的面貌焕然一新,党支部的工作越来越得到村民的肯定和支持。两年来,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解决了10余项群众反映强烈的路灯、道路硬化、文体设施等问题,还组织村民参加“2024湖南永州金洞村K友谊赛”活动,并获得了第三期的冠军。

全县150支驻村工作与乡镇(街道)一道,扎实推进村级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共识别储备村党组织书记1025人,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驻村工作队的脚印丈量着宁远的山乡巨变,党组织的旗帜在乡村振兴一线猎猎作响。从田间地头的产业党课到村头巷尾的民情恳谈,从老旧村部的翻新改建到富民项目的落地生根,宁远驻村工作队始终以党建为笔,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答卷上写下“党群同心”的生动注脚。当“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创新激活了集体经济,当“党员联户”的网格兜住了民生底线,换来的是自然村通组路的全线贯通、高山云雾茶的品牌突围、留守老人的幸福食堂。

产业造血:三链融合蹚出富民新路径

在柏家坪镇可亭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欧阳瑶力正通过直播销售宁远茶油和康德佳金丝皇菊:“今年线上销售额比去年翻番,还带动了320多户乡亲增收!”这背后是宁远县驻村工作队打造的“产业链+就业链+利益链”三链融合模式。各工作队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为村制定产业规划586项,发展陈安烟稻米、金槐米、九嶷香莲、九嶷香菇等“一村一品”产业96个,申请帮扶资金11600余万元,带动400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创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带动脱贫户增收,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行政村达176个,占比42%。

永州市司法局、永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驻清水桥镇刘家坪村工作队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420亩优质糯高粱育种基地,带动120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总产值达210万元,年利润达168万元。

宁远县政府办驻下灌村工作队指导村里发展“烟-稻-油菜”轮作模式,打造千亩连片绿色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基地,带动119户烟农粮农实现户均年增收8万余元,也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该村获得了“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

绿色蝶变:美丽乡村留住诗意乡愁

“以前污水横流,现在村里成了景区,我们就像住在公园里!”九疑瑶族乡西湾村村民张国良自豪地说。乡村美,则人心顺,五年来,驻村工作队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市级美丽乡村14个。创新“绿色积分超市”制度,村民凭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等行动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省环保厅驻九疑山瑶族乡西湾村工作队秉承环保理念,利用本村废弃矿山成功打造了一个集户外拓展、研学团建、游乐科普于一体的九嶷山兔文化产业园。自2023年10月份开园以来,周边县乡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团建婚庆络绎不绝,村集体以矿山土地入股,每年享受租金8.4万元和股本分红10%,废弃矿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同时工作队为村里打造微小公园,改造健身娱乐场所,实施生活污水入地处理,使村庄环境焕然一新。近年来,西湾村荣获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湖南省美丽乡村、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湖南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省红十字会驻东江村工作队在村开展农村风貌改造,拆除危房、空房及闲置房270多栋、旱厕124座,整合旧宅基地5851平方米,建设“五小园”200余处,美丽庭院136户,动员村民自筹资金实施风貌改造300余户。引导和鼓励村民利用冬闲农田种植油菜400余亩,油菜收割后继续种植水稻,并把油菜和水稻种植与促进观光旅游相融合,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了红军长征历史展示馆、红军长征步道、河畔露营烧烤基地等旅游设施。成功举办了县第二届花海音乐节、冬至节、和2025年湖南油菜花节宁远分会场的开幕式,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获评2024年“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创新活力

宁远的山水间,驻村工作队用文旅融合的画笔,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画卷。从盘活百年古村的青石板路到复原非遗土陶的传习工坊,从打造“星空露营+农事体验”的田园综合体到推出“重走红军路”的红色研学线路,他们让沉睡的文化资源变身“会说话” 的发展资本,让寂静的山谷村寨成为游客“向往的远方”,文旅融合的 “化学反应” 正重塑着乡村的经济形态与生活图景。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驻水市镇大界村工作队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古建筑、古遗迹的活化利用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鼓励村民发展民宿、客栈等旅游产业,为当地村民开辟增收新途径。大界源生态休闲度假村不仅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娱乐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兼具学生研学及市级禁毒教育基地的功能,为青少年提供了接受教育和休闲娱乐的优质平台。他们还在大界村奉氏宗祠开设红色讲堂,通过“讲红色故事,观红色电影,仰红色遗址”等方式,把红色讲堂作为大界村党建品牌重点打造,已成功接待中小学生红色教育研学团队达5000余人。2024年大界村成功创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3月23日,水市镇冬瓜冲村迎来一场文艺盛宴,永州开放大学凤凰学院以音乐会为媒介,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为当地村民与游客精心烹制了一场文化大餐。宁远县纪委监委、县中小微融担公司驻冬瓜冲村工作队引进企业,对传统夯土建造的土楼进行修缮改造,重新规划并修建各类基础设施。如今,村子已然旧貌换新颜,有土楼改建的民宿17栋,每年接待团建、研学等游客1.5万余人。

随着“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文旅+数字”等新业态的深度孵化,宁远的乡村正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驻村工作队播下的文旅融合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永不褪色的 “诗和远方”。

创新治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驻村干部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推行村务公开、开展法治宣传等措施,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中共永州市委网信办、中国联通永州分公司驻鲤溪镇枫木山村工作队做实做细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帮助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主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山地界限、浪泥田养殖场污水处理不当等矛盾问题。为枫木山村申请了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引入“智慧党建”“乡村治理”“平安乡村”“产业振兴”等平台,探索推进党务管理、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线上化。安装智能监控设备40余处,在村主要路口安装了1个智能AI摄像头及音柱,自动识别提醒过往村民安全出行,佩戴头盔。有效提升治安管理水平。

宁远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驻九疑山瑶族乡牛亚岭村工作队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各民族文化互融、产业互兴、资源互享、团结互助,实现了偏远瑶族小山村的美丽“蝶变”,而今,牛亚岭是湖南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省乡村旅游三星级景点,拥有市级“九嶷瑶歌”“瑶族传统婚礼”“还盘王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9月该村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变的是时代课题,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宁远县驻村工作队的五年实践,既用“铁脚板”丈量民情,更以“新思维”破解难题,在九嶷山下书写了“山乡巨变”的动人篇章。如今,随着“乡村振兴顾问团”“新农人孵化基地”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图景正徐徐展开。


主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湘ICP备14003970号-1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211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