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即Nation(国家)+City(城市),论坛聚焦于地方项目,以“案例点评”的模式邀请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代表等,针对具体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促进PPP 项目的规范实施和有效推进。
本次重点点评的项目有5个——即西安市地铁八号线PPP项目、周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革命公园——八办片区周边综合改造、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生物质综合处理厂二期工程、广州琶洲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
论坛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对项目进行点评时说到:目前,我们们国家搞PPP的一个通病,设计、研究、策划的水平太差。另外,基础设施的任务交给社会资本来承担,涉及到如何构建SPV问题,而SPV很重要。
他还提到, 目前很多项目设计为可用性付费+绩效付费,而且还说是借鉴了国际经验,这是完全错误的。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不能以“可用性付费”的名义进行提前回收,设计成拉长版的BT模式,因为这种与绩效脱钩的所谓“可用性付费”模式,在机制设计上是鼓励浪费,无论项目建设用掉多少投资,都要由政府买单,这是典型的倒逼政府财政资金对工程建设投资及其回报进行兜底的行为,而且还是对固定回报进行兜底,鼓励浪费,花财政的钱不心疼,还妄称是国际惯例。
PPP头条注意到,此前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8月在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也提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快上、多上项目,通过BT、政府回购、承诺固定投资回报等明股实债方式,实施PPP项目。一些政府付费类项目,通过‘工程可用性付费’+少量‘运营绩效付费’方式,提前锁定政府大部分支出责任。实际上都是由政府兜底项目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