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永玲 通讯员 王勇 唐兴华)阳明山下,群山环抱,海拔800余米,一条不足3米的村道成为唯一的出村主道。
全村17个村民小组,368户16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9户904人,2017年脱贫任务209户697人,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这就是金洞管理区凤凰乡旭日洞村的现实标签。
如此重的脱贫任务,今年如何实现脱贫摘帽。8月24日,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该村进行探访。
“今年养了三批鸭子共1100只,第一批300只已卖完,净获利1500多元,第二批即可上市,还存栏500余只,按市场价每只赚5元计算,可赚5000多元。”今年刚满60岁的贫困户李成德对记者如是说。李成德长期患结核、高血压等慢性病,身体瘦弱,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全家四口人,女儿又哑又聋,儿子一只手残疾,30多岁还未成家。
这样的家庭如何脱贫?
通过采访了解到,金洞管理区为推动产业脱贫,结合山区实际,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出台产业扶持政策500元/户,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该乡进一步出台奖补政策,按鸭100羽以上补助10元/只、猪5头以上300元/头、牛300元/头。为确保残疾家庭能脱贫有靠,该村合作社帮助他小额信贷3万元,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引导他在家发展种养业,总共养10头猪、3头牛和1100只鸭子,种了七亩田。对今年脱贫,李成德表示蛮有信心。
“40亩朝天辣椒今年可火啦!亩产可达1000斤,每斤目前市场价8元,高出市场价差不多一倍。”记者来到村里的产业种植现场,一群农妇正在田间采摘辣椒。 “我这个合作社以提供种子和技术、包销产品的方式吸纳10多户零散户来种植辣椒,现在每天请贫困户做事,还有60元/天的劳务收入。”该村村主任、年轻的脱贫致富能人何忠意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村成立了三个专业种养专业合作社,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将贫困户分到不同的合作社。现在,全村种植有机稻700亩、高山蔬菜300亩、花卉苗木100亩、特色水果100亩,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何忠意很有把握地对记者说:“凡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可在今年底实现100%脱贫。”“这个月底,我们合作社还要召开分红大会,把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干劲和信心进一步激发出来。”
“扶贫路上不能拉下一个人”“舍得掉下一身肉,也要把群众引上脱贫致富路”。凤凰乡党委书记刘能华介绍,全乡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指导每个村确定2-3个主导产业,通过“村集体+合作组织+农户”“能人+院校+农户”“能人+农户+后盾单位”等产业发展模式,走好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具体到旭日洞村,主要通过引进企业或致富能人组建三个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统一组织和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有机蔬菜、水果、茶叶)和特色养殖(牛、养、石蛙)产业,统一申报扶贫项目,将所得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用到企业和合作社,企业和合作社以劳务报酬和产业收益,推动贫困户脱贫,以管理费用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干者大帮、小干者小帮、不干者不帮。扶贫不扶懒。”
首页
市政府
政务要闻
政务公开
办事服务
政民互动
政府数据
幸福永州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