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支书,我等会到村里来给大家拜年。”
“要得,你把家人也接过来,凑个热闹!”2月12日,猴年正月初五早上,东安县井头圩镇伍塘村村支书蒋庆明对着电话那头说。
可等到中午,都没等到人,蒋庆明心里直犯嘀咕:他是不是临时有事不来了?
然而,这个从来不爽约的人,这次却失约了。
蒋庆明要等的人,是市纪委驻东安县伍塘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职工林佳屏。正月初五上午9点多,林佳屏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猝死,永远倒在了去村里的路上,年仅53岁。
“这可是个大好人啊!上天你怎么这么不长眼呐?”在村口的松树旁,蒋庆明直勾勾望向村路的尽头,一边烧香,一边喃喃自语。
“我是伍塘村的村民”
72岁的村民蒋庆寿想不到,自己的生活会和这个素未谋面的人有瓜葛。
2015年的一天,林佳屏走访看望村里的贫困户。“这是一户留守老人,子女都在外工作,好像都对老人不怎么孝顺。”在去之前,林佳屏就已经做好功课了。
这也是他对所有要走访的由省里识别认定的118户贫困户必做的事情。
“家里有几口人?儿女都在哪工作?”来到老人家里,林佳屏开始了解蒋庆寿家里的情况。
“6口人,二儿子在湘钢工作,大儿子、小儿子和女儿都在外打工。”老人一五一十回答。
“在湘钢工作?叫什么名字?”林佳屏追问。
原来,根据市里精准扶贫实施办法的规定,家庭成员中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能纳入扶贫对象范围。
“蒋锡英。”
“是不是以前在县里矿上工作过?”在得到肯定答复后,“那是我以前的同事啊。”林佳屏眼前一亮,“这户的工作好做了!”
林佳屏拨通了蒋锡英的电话,“你们也太不像话了,父母年纪这么大了,都没人在家里照应,万一有个什么事,再后悔就来不及了!”电话里,林佳屏数落老同事。
“我现在就是伍塘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的帮扶队员。虽然不能把你父亲纳入贫困户,但我还是会通过其他途径帮助他。你们兄弟姊妹几个,要抽时间多回来看看。”林佳屏语重心长。
过了几日,儿女都回来了,那天正好是蒋庆寿的生日。面对蒋庆寿颤颤巍巍端起的一杯米酒,林佳屏一饮而尽。
深入调查、充分调研、建档立卡,从2015年4月16日到村里,林佳屏始终在忙碌着。作为驻村干部,林佳屏既是精准扶贫政策的宣讲员、执行者,又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战斗员。
伍塘村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393户,总人口1512人。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务农人员人均年纯收入约2300元,与小康社会标准相差约5700元。
“我是伍塘村的村民,只要有我在,就一定会让你们脱离贫困。”面对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较差和水利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面对疑惑的村民,林佳屏曾这样许下诺言。
不仅如此,林佳屏还在借住的一间平房外墙上挂了一块宣传牌:“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然而,他却没有“兑现诺言”。
71岁的村民蒋庆财患有脑硬化,子女无工作。林佳屏多次走进他的家中,嘘寒问暖。当林佳屏去世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还不相信,反复说道:“年前还到我家里来过,怎么就去了呢?”
“他心里,全是乡亲”
在林佳屏的遗物中,一本厚厚的扶贫日记让人感喟不己。
日记里全是“脱贫”、“民生”、“发展”等热词,关于家人,关于自己,几乎不见。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严拥军说,“他心里,全是乡亲。”
林佳屏吃住都在村支书家里。每天早上七点多起来,到村里贫困户了解情况,和村民谈心。晚上,则要在办公桌前写计划、方案,“有时候到晚上十一二点,他房间的灯还亮着。”蒋庆明说。
根据帮扶规划,要对伍塘村全面实施产业扶贫措施,计划发展蔬菜、药材和苗木种植。
通过多方努力,林佳屏联系到深圳一家农产品公司,专门种植大棚蔬菜。通过现场查勘、土质测试等前期工作,已敲定合作方案,即将正式动工。
“这年还没过完,他却已经走了。”每天工作、生活都在一起的严拥军常常自责,“是我没有把他照顾好,我有责任。”
成立养殖、种植合作社,资料都备齐了,准备到工商部门登记;计划引进广西养牛公司,发展养殖;联系市县有关部门3万株国外松、100亩油茶,准备开春种植;联系国土部门投资120万元的土地整理项目,水利部门投资250万元改造小农水建设项目,开始动工……
为争取更多地支持,林佳屏到处“化缘”。跑回来的项目,却没能亲自把它实现。
“他到处奔波,10个多月来,他几乎没有休息一天。”蒋庆明说,“大年二十九除夕了,他还在村里,中午给村民蒋庆海送去了一桶油、一袋米,下午两点多才走。”
在照顾别人的同时,疏忽了自己;家人的生日不记得,却将贫困户的生日记得一清二楚。118户贫困户364人,林佳屏没用半年时间就全部走访到了。
“早上还给我叠了被子,可如今……”
林建屏清楚地记得,弟弟林佳屏身体一直没有什么毛病。
“他们单位在去年10月搞了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医嘱中说,要定期复查心电图,但他没放在心上。”林建屏说,要是他为自己上一点心,也不会是这样。
“那天早上8点多,他说要带母亲和儿子去他的扶贫村给村民拜年。当时,他自己开着车,母亲和儿子坐在后面。在快要出县城等红绿灯时,他突然头一歪,手发抖,没有说一句话,就这样走了……”
林佳屏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倒在最心爱的家人面前。
姐夫陈昌良说,他是多好的一个人啊,有时候还经常笑我的身体不好,“可如今,他却先走了。”
人生最悲痛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今年80岁的老母亲,早已泣不成声。
8岁的儿子,已哭成泪人。最心疼他的爸爸再也不能陪他玩了。
“和家人和睦相处,对母亲很孝顺。母亲说他,他从来不回嘴。”陈昌良说,只要林佳屏在家,每天早上起来林佳屏都会给母亲叠好被子,晚上给母亲洗脚、按摩。
“那天早上出发前,还给我叠好了被子。可如今,……”母亲哽咽着。
在林佳屏的扶贫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想,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能只是一个过客,要留下来,为这里的土地施肥、灌溉,付出劳动和汗水,才能收货果实和喜悦。”
在林佳屏的床头旁,仍然摆放着他未读完的《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
在遗体告别的时候,很多以前的同事、受他帮助过的村民自发前往送别。人们发现,葬礼很简朴。
这也正如林佳屏朴实无华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