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日报记者 蒋文璇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教育,作为民心所系,民生之基,广受群众关切;学位建设工作,作为我市民生实事的一号工程,自然也就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着眼未来 优先发展教育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重大民生关切,我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速破解“人”“钱”“地”难题,扎实开展城区学位建设攻坚行动,让成千上万的孩子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熊芸芸不忘自己是“群众代言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2018年4月3日,全省化解大班额现场会在永州召开,熊芸芸在座谈会上提出,在学位建设推进过程中不仅要舍得花钱建学校,更要加快培养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建议,为永州市推进学位建设,打赢消除大班额攻坚战贡献力量。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谈论起永州学位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时满是欣喜和自豪。
2017年底,在充分调研冷水滩区29所义务教育学校后,王明兴等12名政协委员集体联名提出《关于潇湘技师学院老校区新办一所高中学校或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议》。委员们认为,在这里办一所高中学校很合适。
位于冷水滩城区黄金地段的潇湘技师学院(老校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校区)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如果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这两所学校的开发价值巨大,但是市委、市政府在各项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放弃包括湖南潇湘技师学院老校区在内的拟用于商业开发的城区中心地段658余亩、价值30亿元的优质土地资产来保障学位建设的需要。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校区)于去年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内已有了全新的面貌,学生们也已于去年3月5日春季开学当天搬到新的教室,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潇湘技师学院(老校区)的改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两所学校改造完成后,可新增学位6000余个,极大缓解冷水滩区学位紧张的难题。
“我们在选择调研、协商发力点时,一是跟着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走,二是跟着民生关切走,唯有如此方可精准发力。”李谋韬委员兴奋地谈起自己的履职心得。
着眼全局 促进教育均衡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速增,入学人群自然增多是城区学位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局部学校强弱分化则进一步放大了局部的学位紧张。
怎样才能抓好教育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毫无疑问,群众的满意度才是最好的衡量尺度。而要使教育让人民群众满意,最基本的就是要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要始终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首要任务。
为抓好薄弱学校结对扶持,我市开展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各县区全面推进优质学校结对帮扶或托管农村薄弱学校,对薄弱学校在师资、教学资源、管理、硬件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如我市中心城区每年给予每所有托管任务的城区优质学校100万元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托管工作的教研、教师培训等开支。开展城区优质学校与城郊薄弱学校合作办学,修好城区到城郊学校道路,开通公交专线,激活潜在学位。
京华中学作为我市的知名中学,把城乡结合部的岚角山中学收编为京华中学寄宿学校。这次尝试,正是我市在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的一次大胆创新。
为让农村的孩子留得住,让城市的孩子“流出来”,去年7月,市政协委员、京华中学寄宿学校校长周显玉带着17名教师住在教室改造成的宿舍,一边翻修学校建筑、增设学校安保措施,一边到处转发招生公告。通过努力,从翻修学生公寓、增设学校安保设施到学校招生,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增加了优质学位3000个。原来岚角山中学两个年级学生只有260名,新学期开学时变成了1106名,其中寄宿生突破1000人,从城区分流来的有800多人。这不仅是探索属于我市城乡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更为我市中心城区化解大班额,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政协委员关键是要能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工作和生活是我们撰写提案的原材料,只有多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和实际,才能有写提案的原材料。”周显玉委员表示。
令代表委员兴奋的是,“永州去年一年所新增的学位,几乎是过去20年新增学位的总和,孩子们出了门就有书读,老百姓欢欢喜喜。”自2018年以来,我市城区学位建设完成投资34.2亿元,开工学校110所,竣工学校57所,通过“五个一批”方式新增城乡学位18.38万个,全市3451个超大班额全部消除。超额完成省定任务,起始年级全部按标准班额办学。去年4月,湖南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推进会在永州召开,永州的实践和经验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去年11月,在全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工作座谈会上,我市作先进典型发言;去年12月,在全省教育大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
着眼脚下 推进硬件建设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在2018年城区学位建设推进会上指出,要以高度的自觉推进学位建设,全力抓好落实,展现担当和作为。要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学位建设,在增量提质、存量盘活、资金筹措、师资建设上下功夫。
为了栽下“良好教育环境梧桐树”,留下“优质师资金凤凰”。近年来,我市新建的学校按“国标”配套建设功能教室和学生体验课程基地,满足学校开设特色课程需要,预留足够的学生活动空间。如宁远县新建义务教育学校面积都在70亩以上,充分保障学生发展空间用地。配置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同时,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招录引进教师,今年全市招录引进教师5111名,确保消除大班额师资需求;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和“教师跟着学生走、编制跟着教师走”的原则,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落实“交流轮岗”制度,对学校勤工人员全部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腾出编制用于教师聘用;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在全市范围内无障碍流动;大力推进“四名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名师、名校、名校长,每年评选一批名课。
邓春艳代表认为,以前的学校地方太窄,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体育场等都没有,什么活动都不能开展,什么想法都实现不了。现在,学校的校园面积大了,班额也只有60人左右,教师的观念也在逐步转变。
“如今,我整个人不仅精气神很足,对于教育事业,干劲也是十足,因为我可以大力实施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了。”
周燕代表是一名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她对过去一年永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感受颇深。她表示,2018年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空前的,教育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学位的建设,全市新增了城乡学位18万多个,3400多个超大班额全部消除,顺应了民意,温暖了民心。乔黎萍委员表示,2018年我市在化解大班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唐德荣、何辉平、蒋旭军、陈军等代表委员表示,学位建设这项工作,集全市之智慧、全市之力量,在去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