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4311000004/2024-02998 分类:  
发文机关: 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文日期: 2024-08-22
名称: 在这座千年瑶寨,被中式美学“硬控”了
文号 :    
在这座千年瑶寨,被中式美学“硬控”了
2024-08-22           来源: 新湖南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五岭逶迤腾细浪。莽莽南岭,竖起屏障,分疆楚越。南岭之一的萌渚岭,站立在湖南的西南门户之上,古人称之“南关尽处”。


这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列的中国三大民族走廊“南岭走廊”的一部分。千百年来,汉、瑶、畲、侗等民族在这里迁徙、流动、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


车奔“尽处”而去,逼近湘桂边界。连绵宽阔的山渐渐收住了脚,“风格”陡然一转——数不尽的喀斯特峰丛竹笋般拔地而起,石峰、溶洞、峭壁、隘坳、溪流、丘岗、盆地,均有发育。村落、田野、民居点缀其间,风光奇秀。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具有民族特色的祠堂


八座山峰的拱卫中,一座古老城堡式村落——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展露容颜。



古村、古碑、古井,

生发独特的文化景观


青山勾连,溪水伏蓝,勾蓝瑶寨因此得名。瑶寨由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自然村落自然连接组成,从空中俯瞰,三村沿着曲折的山体,在山间盆地顺地势而建,“品”字形分布,呈犄角之势,均面向宽阔水域或田野,疏密有致。


300余栋明清民居层层叠叠,富于韵律。走入村中,或高耸或低矮的房屋,屋檐如翼轻展。马头墙有曲有直,造型不一。瓦顶、屋脊、鸱吻以及藏于建筑的砖雕、木雕、石雕,朴素大方、造型流畅。建筑采用当地富含铁元素的泥土所烧制的红砖,色彩亮丽。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里,徽派建筑的秀雅与瑶乡建筑的纯真交融,在天地间轻盈地演绎着一曲关于“工与巧”“诗与画”的民族交响乐,生发独属南方中国的文化意象。


访古问史。村人说,史在碑上。古时永州勒石刻碑成风,勾蓝瑶寨里共发现了400余块古碑。81岁的老支书欧阳绪珍抄下仍能辨认的180块,花费近40年,依据碑文、县志记载、村中老人的讲述及相关学者的研究,精心编纂40万字的《勾蓝瑶志》。


汉魏时,就有瑶族先民在此地居住。勾蓝瑶族是瑶族谱系中的分支,属平地瑶系。唐以来,勾蓝瑶族陆续迁徙至江永一带。明洪武年间,勾蓝瑶被官府赐予瑶籍及土地,13个姓氏聚族而居,成为“熟瑶”、江永“四大民瑶”之一。勾蓝瑶民不断与汉民族融合,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


“400块石碑述瑶情,2000年历史说沧桑。”指着抄录的碑文,欧阳绪珍以读韵文的节奏,介绍寨中的胜景“蒲鲤生井”:“旧号蒲鲤井或曰井际产九节蒲中多赤鲤。大清乾隆二十二年立。”“勾蓝八景”,这是第一处。


村中处处见水、听水。不仅有遍布村落的上百口古井供应人们的日常用水,还有一股好水,于地势最高的上村蒲鲤井冒出,与山涧汇为兰溪。兰溪穿村而过,时而冲流潆洄,时而静静停泊。村人动巧思,引其水,绕民居、入荷塘、浇田野,形成水网。清水滚出凉风,村人于溪上铺石板、搭凉亭,歇脚闲坐,随手把镰刀尖尖啄入亭柱。来来往往,年年岁岁,他们把凉亭给歇得老老的了。



大学生在勾蓝瑶寨进行写生作画


溪中常见一种俗称“标杆子”的小鱼,行动难以捉摸。溪中有翻卷出水的石灰岩,参差峭拔,适宜用中国画中的解索皴、卷云皴法来描绘。山光西落,池月东上。临水的青石板上,会响起“笃笃笃”的锤衣声,以及孩子们戏水的欢笑。


这种日常之美、诗一般的栖居环境,让30岁的村民欧阳春婷生长出强烈的“恋地情结”:唯有家乡,才能安放理想的生活、温暖的情愫。欧阳春婷曾在长沙读大学,一到节假日,总迫不及待地辗转奔波7小时以上回家。毕业后,她立刻回村,开小吃店、参与旅游表演队。“我在县城念中学时,别说勾蓝瑶寨,连兰溪瑶族乡都很少人知道。现在,勾蓝瑶寨远近闻名,我也感到十分自豪。



城堡、武艺、“将军”,

保卫瑶胞的家园


从蒲鲤井处上石阶,村民黄丹红领我们登一个落差约三十米的山坡。到山间隘口,她指向千米以外:“出村绕过这座山,就到了广西。


历史上,串起勾蓝瑶寨的众多山间岔道称为“楚粤通衢”,属潇贺古道的一部分。


秦汉至清末,潇贺古道一直都是中原与岭南之间的交通要道。古道起点为湖南道县码头,走陆路经江永到广西富川,再沿贺江汇入珠江出海,既是一条军事通道、官道,也是一条贸易之路。


隘口处砌有规整的大块青石,缺口宽度仅容一人通行。黄丹红说,这是出入村落的关口之一,曾经建有寨门。村落周围的山隘都建有石寨城墙,设有9座坚固的寨门。


为了防御湘桂边界的动荡势力和匪患,从明代开始,勾蓝瑶民应朝廷的要求,驻守边界,提高防御功能。村落不同等级的道路相接处都设有关卡,石寨墙、守夜屋、关厢、巷道门和不同姓氏的门楼,层层相套,构成一个多层级城堡式防御体系。姓氏门楼后,各宗族的村民抱团居住,民居也多修砌厚高外墙,“住防合一”。不少村民向我们证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见过祖辈老人夜晚去关寨门。



勾蓝瑶寨,村民从石墩桥上经过


欧阳绪珍出生那年(1944年),兵荒马乱,日寇窜袭江永。他听长辈们说,附近难民涌进勾蓝瑶寨,原本居住着三千余人的村落庇护了上万人。


抵御外敌,靠建筑,更要靠人。走进欧阳绪珍的祖宅,两个石质的哑铃,静静躺在院落里。“以前是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习武。”历史上,保护过村落的英雄被村人尊为“将军”。其中的“李将军”李三娘,自创女子拳、棍,传授村人。


今天,尽管不再需要对抗外敌,女子拳、棍依旧代代相习。这几日,一个留学生研学团来参观,欧阳绪珍的女儿欧阳慧英演示拳法棍法。一招一式,简洁刚毅、身法轻灵。这是曾守护过家园的祖先传下的本领。



花样、节庆、舞蹈,

犒劳瑶民的生活方式


80岁的村民欧阳美嫦在家中绣一朵“片片花”。见我们感兴趣,她取来一条大红的麻纱裙子展示:“瑶族姑娘从小学习织布、染布、织锦、刺绣。这是我姑婆传下来的新娘裙,绣得多好!”裙子已有百岁,色彩鲜亮,精美的植物纹样里,还跳动着新嫁娘的喜悦。村中的节日,欧阳美嫦都要穿上瑶族盛装,闪亮登场。“最盛大的节日,当然是洗泥节。”她说。


农历五月十三的洗泥节是勾蓝瑶独特的节日,体现了深刻的农事崇拜信仰。明代,民瑶分得更广的土地,大面积种植水稻。一些土地离村落遥远,“游耕”应运而生——在田边修建“牛庄屋”供农忙时居住。下层关牛,上层住人。


村民欧阳明茂十多岁时,跟随爷爷住过牛庄屋:“大人们去地里劳作,我负责喂鸭、放牛。从开春陆续住到秋收,生活很艰苦,但也自由惬意。”


辛劳的春耕结束后,瑶民将人、牛、犁耙等农具上的泥巴清洗干净,回村迎接盛大的节日。湘桂边界的江永、江华、道县和广西恭城、富川等地原本都过洗泥节。但时代变迁,人们告别了牛庄屋,洗泥节逐渐衰落,目前传承较完整的只有勾蓝瑶。


“插田上岸,功夫一半,牛补青食,人换新装,家人团聚,举族联欢。”民谣欢唱,村人吹笙打鼓,簇拥着舞龙队游村。姓氏门楼下,摆开祭桌,敬天地、敬祖先。唱三天大戏,桂剧、祁阳戏。酿苦瓜,吃宴席。现在新增民俗表演,女子拳、棍,双刀,长鼓短鼓舞,芦笙舞,坐歌堂。


这已成为勾蓝瑶寨的“招牌”。每年洗泥节前后,一拨拨游客入村,围戏台,品美食,赏表演,期望领略一方风物,读懂一个族群的记忆。



勾蓝瑶寨的石板路


村支书欧阳明俊介绍,依托洗泥节,勾蓝瑶寨每年承办洗泥宴120场以上,每场洗泥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万元纯利。


近些年来,依据“泥”这一节日象征符号,村人还开发了新民俗“洗泥摸鱼”——请游客下泥塘捉鱼。泥水齐飞、欢笑一片,人们捕鱼上岸,亲自洗泥。


在这时刻,旧与新、人与地,再次紧密相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 顶部

主办单位: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湘永路218号(市体育中心)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码:4311000004 湘ICP备05009375号   联系电话:0746-836535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