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林业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食品安全】春天到!警惕毒蘑菇,不做“菇勇者”!!!
春季气温回升
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为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发生
食安君温馨提示:
不采、不买、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一
毒蘑菇种类与分布
毒蘑菇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约100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对公众健康威胁较大的毒蘑菇有4种:肠胃炎型、肝脏损伤型、溶血型和神经精神型。
二
中毒的症状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三
中毒预防
(一)不采摘: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踏春郊游期间,不管是山上还是路边草丛中的野生蘑菇,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
(二)不购买: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个人采摘售卖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三)不食用:要避免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关键在于不食用来历不明野生蘑菇,别贪一口鲜而不顾生命安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学校食堂、集体食堂等禁止加工食用野生蘑菇,防止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
错误烹饪野生菌或误食毒菌,很可能带来致命危险。看下面一组图,教你辨别有毒菌类: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