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 > 永州市2022年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
索引号: 4311000031/2023-04992 分类:  
发文机关: 市教育局 发文日期: 2023-05-08
名称: 一腔热忱一腔爱——宁远县印山小学优秀师德典型邝丽萍
文号 :    
一腔热忱一腔爱——宁远县印山小学优秀师德典型邝丽萍
2023-05-08           来源: 永州市教育局 【字体:   打印
分享到:

印山小学副校长邝丽萍

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

本网讯(通讯员 邝丽萍 李红英)她刚过不惑之年,却已在讲堂上耕耘二十余载;她中专毕业,却刻苦自学取得本科文凭,多篇论文和课件获得省市奖项,成为永州市第四届数学骨干教师;她先后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务主任、副校长,多次组织各类大型活动,是学生眼里的“知心姐姐”,也是同事心中的“多面能手”。她,就是现任宁远县印山小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邝丽萍。

刻苦钻研教学业务

邝丽萍出身于教师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心中埋下了做教师的种子。从教二十年多来,她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真诚相处。她从不歧视所谓的“差生”,而是想方设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给他们“开小灶”。她任教班级数学教学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在2015年任教的毕业班在全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在2017年四年级抽考中所任教的班级获得全县第三名;在2018年上期全县统考中获得全县第三名,下期在全县统考中获得全县第一名;2019年上期全县统考中获得全县第五名的好成绩。

工作之余,她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杂志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她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写了很多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2018年4月,她撰写的论文《基于小学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析》发表在《成长》杂志上,获得该杂志社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信息化探析》发表在《东方教育》杂志第159期,被授予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析》在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9年度论文评审中,荣获二等奖;在湖南省2019年度小学数学优秀录像课评选活动中,她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获省一等奖;2019年6月、12月,她两次被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命题人员,命制的试卷均被评为一等奖;2019年她被评为永州市市级骨干教师;2021年被宁远县教育局评为课改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她撰写的教学案例获得省一等奖;精品课获得市级优课。

2019年下期,她调入印山小学担任教务处主任,主抓学校教学质量。她深入课堂,经常对各班级进行课堂日巡,查看老师的课堂管理、专业素养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动向。对教师在教学中好的方法及时肯定,予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协助纠正,并指导教师们规范教学行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2019年下期期中期末全县抽考中,印山小学期中五年级抽考获得全县第二名,期末四年级抽考获得全县第三名。在做好管理者的同时,她还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师,接手的二年级6班数学成绩从全县89名提高到43名。

用心关爱留守儿童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情,不容忽视。为了让学生们的心理能健康成长,邝丽萍坚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的知心人。

邝丽萍特别留意身边的留守儿童。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一年才返家一次,有的父母甚至常年在外不回来。这些父母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性格和心理健康也容易出现问题。班上的雷丽霞,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去年六一儿童节,雷丽霞准备表演节目,想妈妈请假回来一趟,可是妈妈工作太忙没能请假赶回来。雷丽霞听说自己的妈妈不能回家之后,感到十分失落,排练节目无精打采,还躲在一边偷偷流泪。邝丽萍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及时联系上雷丽霞的妈妈,要她通过电话鼓励孩子参加节目。邝丽萍和雷丽霞认真的谈心,让她懂得了妈妈不是不重视她,而是因为在外面打工赚钱养家没办法回家。雷丽霞后面积极的参加了六一儿童节的活动,特别要求邝丽萍把她表演节目录成视频发给妈妈看,而且还说:“她知道妈妈在外面打工很辛苦,她一定好好学习,再也不让妈妈担心”!班上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很多,邝丽萍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通过电话联系、微信等方式,经常与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孩子们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可以全面的掌握自家孩子的学习成长动态。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学习和教育上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班上有个叫鲁明璇的女孩子,父母在她三岁就离婚了,又各自组建了家庭,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特殊的家庭原因,她特别敏感,与班上的同学们相处也不是很融洽。有一次,一个同学唱了一句:“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她自己,好像是多余的......”,她听见后偷偷哭了,还在班上发脾气。邝丽萍得知情况以后,经常跟她交流,帮她买衣服和学习用品。还联系她的父母,让他们给她打电话。鲁明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邝丽萍常说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交往中的挚友。她不但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学生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她所教的班级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集体。

送教上门扶贫扶志

为保证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2019年下期,邝丽萍把课堂送到残疾儿童家里,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在送教工作中,邝丽萍既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还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岁的陈文友因为出生时缺氧,引起脑瘫,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行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陈文友的妈妈已经去世,父亲也有60多岁了。家里经济来源就是靠父亲捡废品支撑。父子俩租了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吃饭、睡觉都在里面。每次送教前,邝丽萍都会精心备课,播放儿歌、带各种玩具或食物来吸引他的注意力。陈文友每次看到邝老师都会笑眯眯,用不太灵活的手去摸摸老师的手。

姜瑾出生时黄疸引起听力受损,讲话也不太流利。记得第一次送教上门的内容是学习古诗《春晓》,针对孩子的语言表达不流畅、不敢开口的问题,邝丽萍先让孩子欣赏了一些几张春天景物的图片,播放儿歌,准备好糖果,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兴致也很高,很专注地听老师讲,听着听着,她也开口跟老师一起读。从此以后,每当姜瑾得知邝丽萍要去他家送教,就早早坐在家门口等候,看到邝丽萍老远就高兴地跑过来拥抱,临别前,她总是扯着老师的衣服,恋恋不舍,用别人不太听得懂的语言说“老师再见”。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活动还是成绩方面,邝丽萍在学校都是位居榜首,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她在奉献中收获自身成长和孩子们的信任,她庆幸自己选择教师这一行业。每当看到学生因为自身进步而露出的笑容,每次被家长的手紧紧握住再三表达谢意时,她的心里都会特别满足。这是她“十年如一日”从事教师职业最大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