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0004/2017-02021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教育局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五龙山下颂师魂
----追记永州市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完小教师王中云
本网讯(通讯员 李学勤 陈波)
“我是一个生在瑶山,长在瑶山的人民教师。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瑶山的教育事业,帮助瑶胞早日告别贫困,奔向小康。”
----摘自王中云的工作日志
2017年2月27日下午,春寒料峭,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完小全体师生整齐列队,学生行着队礼,含着眼泪,目送王中云老师的遗体抬离学校。此时,五龙山静穆,黄司河呜咽,似乎也在哀悼这位瑶乡教师英年早逝。
龙抬头的日子,48岁的王中云走了。
住在王中云楼上的何顺贵老师是第一个发现王中云去世的。“我的心情现在都无法平静。”何顺贵说。2月27日(星期一),是农历二月初二,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上午何顺贵看见王中云在学校吃了早餐,后来又和王中云一起去上了第一节语文课,一起返回房间。第二节课上课铃响后,何顺贵路过王中云房间,看见王中云在备课,他们还一起聊了几句。第二节课下课后,学生开始做课间操,这时,同为班主任的何顺贵感觉不对劲了,因为学生做操,班主任是必须要到位的,同了这么多年,从来没看到过王中云缺席过。散操后,何顺贵满心狐疑走进了王中云房间。眼前的一切,令他惊呆了:王中云斜躺在办公椅上,头向后仰,双目紧闭,办公桌上摆着一副折断了一只脚的眼镜,还有他的未写完的备课本。何顺贵报告校长后,校长立即骑摩托车到卫生院接来了医生,医生确诊王中云已无生命体征。一位年仅48岁的教师,就这样离开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倒在了他的备课桌前。
最偏远的瑶族乡,48岁的王中云坚守了32年。
五龙山瑶族乡地处宁远县县境北端、阳明山脚下,是一个毗邻新田、双牌、祁阳三县的北部林区,也是宁远县这个省级扶贫县今年打赢脱贫摘帽战役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辖石家洞和荒塘两个责任区。2015年7月,荒塘瑶族乡更名为五龙山瑶族乡。
五龙山完小位于五龙山瑶族乡北端的荒塘责任区,学校离县城80余公里,是该县距县城最偏远的学校。因为路窄、弯多、坡陡,从学校到县城至少要两个半小时。每天到县城的班车原来只有一班,票价25元,现在虽然增加到上午下午各一班,但是到县城开会、办事,来回仍要花上两天时间。学校有一至六年级6个班、154名学生,90%以上的学生家长都在外地打工。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将二年级至六年级80余名远道的学生都安排在学校寄宿。
王中云,男,汉族,1968年11月出生于宁远县五龙山瑶族乡黄泥口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5年9月,刚刚初中毕业的王中云,就被原荒塘学区安排当了民办老师。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邓少君回忆说,当时的荒塘学区,除了完小和两所片小外,还有20多所村小,一共只有40多名教师,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村小都只有一个老师。当时,王中云去的学校是离他家30里外的坝漯小学。“坝漯”用当地人的话读起来就是“怕累”。瑶山路,崎岖难行,“看到屋,走得哭”走一趟至少3个多小时。为确保星期一能按时给学生上课,王中云总是星期天下午就赶到学校,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备课、改作业。在王中云的工作履历上,我们看到,从1985年至2002年17年间,他先后到过寿漯、坝漯、柏家漯、邓家源、上庄源、洋塘等村片小学任教,一直到2002年,才调到离家约10里的五龙山完小任教。由于他坚持以校为家,家里的农活只能由他妻子一人操持。
学生就是他的子女。
“他总是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跟家长、群众的关系都处理很好。”与王中云同事了20余年的王先苏这样评价他。
王中云在村片小学教书的时候,学生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屎尿拉在身上的现象时有发生,年轻的王中云既是老师,又当“保姆”,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学生带到学生的饭,他帮助加热;学生淋湿了衣服帮助烘干;遇到雨雪天,他亲自护送学生回家。他还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垫付学费,他妻子何水兰回忆:“应该垫了200多人的学费,差不多有2万多块(元)。”因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获得家长和群众的尊重,每逢村民有生日喜事,都会邀请他坐上席,并用瑶家的最高礼节给他敬上“瓜箪酒”。到完小工作之后,因为学生父母大多不在身边,他更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来对待。他每个学期都有一本《班主任工作手册》,学生的姓名、年龄、身体健康情况、家庭住址、父母的联系方式、是否在家、在哪里工作、由谁监护、家庭经济状况等等情况,都记得详详细细。
王中云今年担任二年级班的班主任,班上有8个寄宿生,都刚满7岁,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每餐吃饭的时候,他要亲自到食堂给孩子们分饭、分菜,教他们洗碗。睡觉前要到寝室给孩子们盖好被子,并叮嘱他们要先上厕所,不要尿床。寒冷的冬天,他还会为孩子们烧好热水,给学生们洗脚、洗脸。
“王老师对我们特别特别好。”提起王老师,二年级班的刘洁明眼里满含着泪水。“去年下期的一天夜晚,我突然觉得全身发冷,就没有解衣服睡觉,后来被王老师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他问我为什么不解衣服,我说怕冷,他就用手摸了摸了我的头,说是发烧了,然后拿起电筒背起我就到圩上的诊所打针去了,到半夜里才回来。”王中云的办公桌里还放着速效感冒胶囊之类的常用药品,都是给学生预备的。
同事就是他的亲友。
“王老师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非常关心。”说这句话的女老师叫雷红群,湖南湘西人。2010年9月,她与湖南岳阳籍的刘娟一同考取了宁远县五龙山完小的特岗老师。刚来学校的时候,学校的教师宿舍不够,她跟刘娟没地方住,校长就做工作让其他老师腾房。王中云老师那时候因为带有家属,有2个房间,他二话没说就把他一个条件稍好一点的房间让给了雷红群。“他当教导主任,在排课的时候,星期五下午不排我们的课,让我们能早点乘车到县城转车回家,或者与朋友约会什么的,真的很有心。”雷红群对此深有感触。
学校总务主任陈桂霞告诉记者,她是二年级班的数学老师,跟王老师搭档已经快两年了,因为总务主任要到县里报账、采购,出差的机会比较多。每次出差前陈桂霞跟王中云打招呼时,王中云都会说:“不要紧,你放心去,你的课我帮你代。”
面对名利,他主动让贤。
雷红群还告诉记者,自己能走上领导岗位,也搭帮有王中云这位好“师傅”。当时,王中云担任教导主任,看到雷红群工作能力比较强,就培养她当教研组长、政工处主任,并教她如何排课、整理学籍、组织教研活动、开展德育活动等。2012年,学校需要提拔一名副校长,按理说,王中云资格老、年纪适中,是最有条件的,但他却极力推荐了雷红群。
2014年,王中云看到时任少先队辅导员的欧阳静工作能力较强,就向校长提议,由欧阳静接替他的教导主任工作,之后,他还郑重地向县教育局党委写出了辞职报告。欧阳静说:“当时我还有些迟疑,王老师对我说,工作要靠你们年轻人,你就放手干吧,我一定支持你。”
学海无涯,他锲而不舍。
王中云很爱学习。这几年,教师培训实行网络研修,五龙山完小除了新招聘的特岗教师外,年纪大的教师不会用电脑,王中云原来也不会,为了掌握信息技术,他自费购买了电脑,天天坚持学习,从开机、关机、打字、上网、制作表格,遇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年轻教师,并在笔记本上作好笔记。现在他房间墙壁上还粘贴着他抄录的登陆教师培训网站的程序和密码。
王中云的字写得很好。学校的宣传栏、教室里、办公室都贴着他用毛笔书写的标语。欧阳静介绍说,学校的每次活动写标语,都是找王老师,他总是乐呵呵地完成任务。陈桂霞告诉我们,他还经常利用课外时间教学生临帖,练习写字,并把学生写得好的作品贴在教室后面。
爱岗敬业,直至最后一刻。
“他工作很负责,只要是学校安排的工作,他总是第一个完成。”总务主任陈桂霞说。就在他去世的前一个小时,他把班上教育扶贫资助的贫困寄宿生名单交给了陈桂霞,陈桂霞说要等两天才上交,但他说,昨天星期天,他就在学校加班把表全部填好了。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不会填,他就挨个地打家长的电话,帮学生把表填好。
五龙山完小校长冯正尧告诉我们,王中云非常敬业,他患有痛风症,发病时疼痛难忍,行走困难,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缺过课、请过假,只是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到医院里拿点药吃就继续工作。
成绩优秀,他无愧瑶乡父老。
冯正尧还告诉我们王中云的教学成绩也一直比较好。30多年来,他所教的学生有100多人考上县城的中学,有20多人后来考上了大学,还有一大批学生成为了瑶乡致富的带头人。冯校长打开一本刚刚由宁远县教育局印发的《2016年下期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我们在小学二年级期末考试到班成绩统计表上找到了王中云的名字,他所任教的二年级班语文综合成绩在全县农村学校197个班中排名第50名。2016年9月,宁远县委、县政府在宁远文庙举行盛大的教师表彰大会,王中云老师作为全县“优秀班主任”受到表彰。
王中云老师走了,带着对孩子们的依依不舍,带着对瑶乡教育31年的坚守。“王中云老师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这些乡村教师,继续扎根山区,献身瑶乡的教育脱贫事业。”冯正尧校长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