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4311000036/2025-02177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供销合作联社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春分刚过,道县27万亩早稻田里,高速插秧机穿梭如织,无人植保机掠过田垄,智能育秧大棚内秧苗茁壮成长……这幅“铁牛闹春耕”的火热场景,正是道县供销社以“田保姆”服务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生动实践。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道县供销社通过“订单式”全程托管、机械化作业、科技赋能等创新模式,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记忆渐成往昔,绘就了一幅春耕“智”变新图景。
“订单式”托管,让专业力量走进田间地头
在育秧基地,孺子牛公司的服务团队正在对秧盘进行装车。“以前人工插秧一天几亩,累得直不起腰,现在一个电话‘田保姆’就带着服务团队跟设备来了,40亩地不到一天就插完!”种粮户罗华明指着正在作业的插秧机介绍,他承包的500亩稻田全部交给道县孺子牛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托管,从育秧、整地到插秧全程机械化操作,每亩成本直接降低150元。
道县供销社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订单式’托管。农户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耕、种、防、收、烘’全链条服务。县域服务龙头孺子牛公司今年承接1.1万亩早稻机插任务。公司负责人彭云峰算效率账:“统一调度大型农机,单台插秧机日均作业量比散户高15%,全程标准化操作保障秧苗成活率和间距均匀度,为增产打基础。
机械化赋能,让“铁牛”替代“弯腰”劳作
在孺子牛公司的育秧基地,智能化育秧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3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内,10万株秧苗在温控系统中茁壮成长。“以前靠天育秧,天气一变化就容易烂种,现在智能设备自动调节温湿度,育秧周期缩短10天,还能精准控制秧苗密度。”彭云峰介绍,公司配备的高速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烘干机等设备,已实现水稻生产全环节机械化覆盖,全县水稻综合机械化率达87%以上,其中机插率、机防率分别提升至75%、80%。
针对小农户“用机难、用机贵”,孺子牛公司推出“共享农机”模式,整合73台套设备组建跨区域作业队,按需调配至各托管片区。“我们实行‘跨村联耕、集中作业’,既避免了农机闲置,又降低了单个农户的使用成本。”公司负责人彭云峰说,仅插秧环节,机械化作业较人工效率提升60%,大幅减少人力投入,让“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历史。
科技下乡,让“老把式”变身“新农人”
在“田间课堂”上,道县四马桥惠农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无人机操作手蒋昌鱼正在演示无人机植保技术。“手机圈定田块,无人机就能自动规划航线,1小时能喷300亩,比人工快50倍!”蒋昌鱼的讲解吸引了周边农户围观,62岁的农户李阿姨跟着操作步骤在手机上划出田界,感叹道:“没想到种地还能这么‘潮’!”
为破解农户“会种不会管”难题,道县供销社累计开展20余次“科技下乡”,培训农户超3000人次,手把手传授无人机操作、土壤墒情监测等技术。蒋昌鱼的手机里装着农业大数据平台,每天都会收到田间苗情分析和施肥建议:“以前凭经验种田,现在看数据管理,水稻单产提高了5%,病虫害损失减少30%。”
全链条服务:让种田更省心、收益更稳定
随着早稻插秧接近尾声,他的托管效益逐渐显现:不仅人工成本降低了,农药、化肥使用量也因精准植保降低了20%,预计全年每亩可增收200元以上。这得益于供销社构建的‘产前—产中—产后’全周期服务:产前提供优质稻种和土壤检测,产中机械化托管降本增效,产后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加工厂实现“优质优价”。目前,全县4万亩订单农业基地的优质稻,收购价较市场价高出10%,已有2000余户农户通过托管实现“增产又增收”。
“我们的‘田保姆’服务不是‘半程托管’,而是从种到收的‘全链条护航’”道县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黄香军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全链条服务能力升级,以“全程托管”为核心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从单一环节托管向全周期赋能升级,真正成为农民身边的“全程管家”,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眼下,道县广袤田野上的“田保姆”服务仍在持续升级。道县供销社正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将小农户接入现代农业轨道,让科技红利惠及每一块农田,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书写着生动的“供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