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11000036/2025-02110 | 分类: | |
发文机关: | 市供销合作联社 | 发文日期: | |
名称: | |||
文号 : |
总社南京所研究员黄晓德(前左)在新疆伊犁薰衣草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受访单位供图
猪不椒羊不料,八角桂皮卤水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出从舌尖到鼻腔的奇香万味,也展演出人们向野生植物资源要食物的奋斗史。
怎样立足农林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野生及经济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的部属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扎根农业农村,聚焦主责主业,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机制创新,围绕野生植物保护以及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体系的战略需求,持续开展资源收集、调查评价、保护繁育、合理利用等行业公益性和共性技术研究,为行业提供标准化种植、储藏流通、高值加工、副产物利用和创新产品开发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积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贡献。
聚焦产业:科技补链强链
六七月的新疆伊犁河谷总是浸润在浪漫的紫色花海中,游人如织的季节也是薰衣草种植大户吴建强十分忙碌的日子——把卖相良好的“法国薰衣草”花朵挑出来做成香包枕头,白花和杂花放入田间搭起的土灶台上的铁锅中,待水汽蒸腾后,精油和纯露便分离开来汩汩流出。
“我们之前的这种方式用水量高,提取也比较粗糙,出来的成品杂质较多。”吴建强说,“之前我去看过南京所研发的提取方式,使用超临界萃取和水蒸气蒸馏,蒸汽加热速度快,水资源还可以循环使用,提取出的产物更纯净,回头我们也要使用这种方式!”
从2007年到现在,吴建强还管理着25亩薰衣草田地:“刚开始种植的时候都是自己摸索,后来南京所的专家来给我们作田间指导,用肥用水的量和时间、防虫防害的关键节点等,都事无巨细教给我们。现在我们用的水肥等成本少了,产量还高了!”从种植到加工,怎样以更少的投入换来更高的产出,这个问题从薰衣草产业的萌芽贯穿到当前。
“新疆伊犁是我国薰衣草的主要产区,栽培面积占全国90%以上。薰衣草产业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提取的精油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香薰、化妆品、洗涤、食品等行业,也常用作芳香剂、驱虫剂和配制香精的原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员黄晓德说。
2018年前后,总社南京所针对新疆地区的薰衣草和罗布麻等特色植物资源开展系统性研发,派遣多位资深专家在当地开展技术服务与成果推广。2022年,薰衣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当地的产业正由单纯的种植和提取精油销售向集薰衣草种植、加工、销售和产品研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融合模式转型。
聚焦产业发展,发挥科技优势,助力产业链提质增效。据了解,除了薰衣草产业外,总社南京所还邀请多家企业赴安徽潜山市围绕天柱山石斛的产业发展开展专题研究;与王守义十三香、江西省安远县供销合作社共同推进橙皮综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与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共建“新疆孜然产业研究院”,落地转化辛香料高值利用技术成果,助力当地建设孜然产业园。
聚焦市场:建设标准体系
街巷的四川火锅总是麻辣鲜香,既使跨越万里也能保持地道风味,一样的味道背后,是依靠科技力量针对市场需求痛点的对症下药。
“四川火锅使用的鲜花椒、云南怒江草果等这些辛香料要克服加工运输过程中风味挥发等问题,才能让消费者在不同地域享受到一样的风味。”黄晓德介绍,“其实除了加工运输过程中食物风味的保持这一现实需求,市场对辛香料产品的迭代升级、安全卫生保障等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产端,辛香料种植以小农户为主,种植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高品质的稳定原料供给还需进一步规范;在加工端,辐照杀菌带来安全隐患亟须解决;在流通网络中,干花椒的存储虽不易发霉,但容易散失风味,保质保量保风味尚待新的解决方案……
从“香不香看配方”的简单诉求到味与质的两全要求,总社南京所回应市场所求,牵头组建“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08),主持构建了全国辛香料领域首个标准体系,并逐年补充、更新、完善、提高,为辛香料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方面我们的香料产品在走向国内国际市场时常常会遇到标准方面不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同种香料的标准也会有所变化。这些争议发生的时候我们常常需要南京所通过技术、调查和协调等方式帮助解决分歧。”与总社南京所合作了多年的宏芳生物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余凤花说,“这也要求标准体系更加健全,与国际更加接轨。”
当前,像宏芳生物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和总社南京所建立起越来越深厚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企业依托总社南京所与“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解决技术和标准难题,总社南京所与“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托科技实力与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量的生产性数据进行标准的制定,引导产业向更好、更节能、更环保、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十余年间,总社南京所使标委会归口标准从原来的15项扩展到目前的60余项,倒逼生产端、加工端等提质升级,市场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建立和完善的重点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化工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显著增强了产业综合竞争力,在解决贸易纠纷、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辛香料也是农林特产,不论是辛香料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还是特色产业延伸价值链过程中的技术研发,本质上都是我们服务‘三农’的举措,让农林特产资源乘上科技春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张锋伦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特色植物资源的深度开发,持续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为主线,找准切入点、突破口,狠抓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