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华兵 通讯员 王哲
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消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永州新增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从“边缘”到“枢纽”,永州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占据了一个更为显著的位置。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对永州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落子永州?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永州该如何发力,实现赶超?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解读这一消息背后的深层逻辑。
“十大工程”为“枢纽”筑基
经济运行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环节构成,物流即流通环节的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总称,是经济循环的“大动脉”。2月1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360万亿元。中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超大规模的物流体量,需要高度组织化的物流体系支撑。国家物流枢纽,就是其中的核心基础设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早在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就出台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为优化国家经济空间布局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根据该《规划》,国家物流枢纽分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6种类型。从既有交通格局和产业现状看,永州似乎都靠不上边。但市委、市政府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经济机会,在2021年永州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就确定了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目标,并明确“通道、平台、产业”三大战略抓手,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建设,努力改变永州的交通地位,一步步向“枢纽”靠近。
“永州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交通,最大的短板是产业。”2023年5月,市委书记朱洪武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坚定不移抓通道、抓平台、抓产业,切实把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转化为三省通衢的交通优势,统筹抓好永州陆港、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科技创新等平台建设,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4月15日,市长陈爱林现场调研落实永州陆港项目时明确,要站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高度,抢抓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机遇,加快永州陆港建设,为永州未来发展拓宽空间。
2021年12月,湘桂铁路永州地区扩能工程竣工投运,永州陆港项目开工;2022年12月,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建设三期工程、桂新高速桂阳至新田(宁远)段同时开工;2023年12月,邵永高铁开工;2024年5月,衡永高速、永零高速通车;2024年12月,永新高速通车,永清广高铁预可研审查;2025年1月,湘桂运河预可研编制招标……永州“米”字形铁路网、“井”字形高速网,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于一体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逐步成型。
永州陆港:让内陆变“沿海”
“与其他枢纽相比,陆港型是内陆对接沿海的枢纽,对于永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纵深推进向南向海向外发展,深度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都是重大利好。”在永州陆港跨境电商中心,永州陆港枢纽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守平向记者介绍,“这次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永州是湖南唯一新增的陆港型枢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提前布局以永州陆港为核心的交通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在同类枢纽中形成‘物流+产业’的永州特色。”
“十大工程”给永州带来新的变化。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永州正处“一轴一廊两通道”(粤港澳—成渝主轴、西部陆海走廊、二湛通道、湘桂通道)的交会处;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永州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之呼南通道的重要节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沿“四横四纵”大通道布局,永州以二广大通道节点城市跻身承载城市之列;2023年6月,永州入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如何把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17年至2021年,湘桂铁路永州地区扩能改造,新建全省第二大、占地1000亩的永州北货场,我市积极抢抓机遇,实施永州陆港建设项目,打造“新通道、新平台、新动能、新机制”,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启动永州发展新引擎。
2022年5月27日,永州—中欧班列、永州—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首发,成为我省第一个以铁路内支线与五大国际物流通道对接的范例。之后,永州陆港相继与盐田国际、湛江港等7个重点沿海港口组成合作联盟,常态化开通4个方向铁海联运专列,争取沿海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内移,使永州这个内陆城市有了自己的“港口”,开启了“铁公水”多式联运新模式。陆港投入运营后,与30家本地企业达成运输业务合作,目前货物年吞吐量330余万吨,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000余万元,2024年永州全社会物流成本指数下降1个百分点,提升了永州产品的竞争力。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永州还可吸引更多周边地区货物在此集散,提升区域经济影响力。
物流成本降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加速。目前永州超五成招商项目来自大湾区,形成“研发在湾区,生产在永州”新格局。全市的省级产业集群及培育对象总数达9个,排全省第二。借助平台优势,2024年12月28日,永州陆港新质产业园开园,10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入驻,产业培塑再添新支点。按照“畅通道、强枢纽、建平台、兴贸易、聚产业”的思路,一座产业新城在中心城区北部崛起。
“南大门”和“桥头堡”:加速融入国家战略
“永州陆港不仅仅是永州的陆港,还是国家的陆港、世界的陆港。”2月8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厚赴永州陆港调研时指出,“要立足永州作为湖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南大门’和对接东盟的‘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跻身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列,为永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州入选陆港型枢纽承载城市,与此前获批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共同形成“一枢纽一基地”的物流发展格局,为打造国家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和湖南省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强化战略区位优势、获得中央与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拓展开放通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出发,我市规划将永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成为“面向粤港澳的区域物流枢纽、中部陆海大通道的交通枢纽、湘粤桂联动的公铁水联运枢纽、服务湘西南的分拨配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示范区”。
按照建设方案,国家物流枢纽以永州陆港为核心区域,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采用企业战略合作联盟的方式,以永州陆港公司为建设运营牵头单位,规划铁路场站作业区、多式联运功能区、通用仓储区、快递物流区、大宗物资仓储区、冷链物流区、口岸及保税功能区7大物流功能区,形成结构完整、功能互补、集约发展的整体布局,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在城市北部的马坪片区,南来北往的货柜在永州北货场集散,24.5万平方米的新质产业园内“永州智造”的产品正源源不断从生产线走向世界,冷链物流园共享分拨中心、海关监管场所等项目现场施工有序推进……随着国家物流枢纽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永州正大步迈向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崛起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