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江华瑶族舞龙文化
□永州日报记者 张华兵
江华传统斗龙大赛暨龙灯会。王健 摄
力与美
龙灯会
炸龙
板凳龙
见龙在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李忠林摄影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祈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瑶族以龙犬为图腾,与汉族同是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在瑶族民间十分流行,并在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传承衍变,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龙文化,各种节庆聚会中流行的舞龙习俗即是其一。
春节前后,记者多次赴江华瑶族自治县采访瑶山里的“龙的传人”,从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传统习俗中、从他们在传承中创新的舞龙技艺里,感受到中华“龙脉”的生生不息。
“有钱人家耍龙灯,没钱人家耍板凳”
江华流传一句古话:“有钱人家耍龙灯,没钱人家耍板凳。”说的就是瑶山各处“十里不同俗”的舞龙文化,有钱没钱,一起舞龙过大年。经济条件好的扎个精致的彩龙,经济条件差的拿张长条板凳也可以当龙舞,甚至十来个人搭在一起就是一条龙。据县民族文化部门组织田野调查,江华除瑶汉同胞共同喜爱的网状布龙外,还有古龙(庙龙)、人龙、滚珠龙、板凳龙、萝卜龙、草龙、香火龙、戏龙、元宵炸龙等花样各异、独具特色的形式和玩法,蔚为大观。其中人龙、滚珠龙和元宵炸龙先后被列入市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丰富了中华龙文化内涵。
板凳龙有简式板凳龙和篾扎板凳龙两种样式,多出现在农户建房上梁等聚会场合。简式板凳龙就是由2人举起长板凳为头,1人在后为龙尾,其动作套路起源于民间武术,在徒手遭遇突发事变时,顺手取板凳作为武器。篾式板凳龙是用竹篾做成龙形放在板凳上,以木脚表示龙爪。有的用篾扎纸糊,有的用稻草扎成,每条龙由4人表演,每人持一条板凳脚,或上下滚动,或左右绕转,或从中穿过。这种龙舞道具简单,携带方便,参与人数不多,场地也不需要很大,但气氛热烈。锣鼓声中,人凳一体,顺势舞动,有黑狗穿裆、龙摆尾、龙翻身、龙爬沙、龙下儿等动作套路,轻重缓急,变化多样,让人眼花缭乱。
舞人龙习俗流传在白芒营、大石桥、涛圩和河路口一带,尤以白芒营五庵岭村最有代表性。“舞人龙”不需要化妆和添加道具,不受场地限制,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可参与。人龙一般由19人组成,两大一小共三人组成龙头,16人组成八节龙身,相互跨骑连接在一起舞动。龙头龙身龙尾配合默契,队形变化多样,有“人柱、宝塔、串牌坊、雄鹰展翅”等18套动作,展现出瑶族人民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品质。民间传说古时官绅规定“不准瑶民摆桌子吃饭”和“逢年过节要宴请官绅”,瑶民就上京告状,皇帝答应废除这一陋规后,他们互相拥抱,骑肩起舞,以示庆祝,“舞人龙”由此而来。又传说因连年大旱,瑶胞想舞龙祭神,却连做布龙的材料都没有,于是他们以人体组成龙形,祈福消灾,从此民间就增添了“人龙”这一奇特的舞龙形式。
炸龙(炸狮子)是码市镇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期间码市群众都自发组织耍春牛、彩车游行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最后的压轴戏就是元宵夜的“火烧龙狮”。街上家家户户晚饭后都早早备足“弹药”,沿街守候龙狮队从自家门口经过。舞龙舞狮的小伙子们全副武装,用棉花塞住耳朵,毛巾蒙住口鼻,戴上头盔手套,沿大街小巷一路舞过去。街道两旁的男女老少点燃手中的鞭炮,不断向龙狮投掷。身手矫捷的龙狮队踏着鞭炮起舞,展示瑶家人不畏困难的禀性和火辣辣的民风。舞至高潮处,大炮小炮、烟花礼炮一齐鸣放,龙狮宛如在云雾与火海中舞蹈。在历时近四个小时、长达数公里的“鞭炮阵”中,十多人舞的龙,却有百来人的后备军,不断有替补队员上阵接替不停歇地舞龙。当地人介绍,这是瑶家民俗“下火海”的一种衍变。
来自民间的传承力量
今年除夕(2月11日),一条30节组成的80米巨龙在江华神岗村神龙广场惊艳亮相,祈福新年风调雨顺。仪式过后,在鼓锣钹铛等响器伴奏下,巨龙在广场轻捷矫健地舞动起来,礼、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舞姿左耸右伏,九曲十环,时缓时急,蜿蜒翻腾。双龙戏珠、白龙喷水、雪花盖顶、白鹤展翅、双跳龙门、龙摆尾、龙洗澡、白龙蟠玉柱、四门行礼、游四门、滚四门、满堂红、偷四门等一系列动作,舞出了龙的精气神,舞出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赢得村民们的阵阵喝彩。
神岗是江华大路铺镇葡萄井村下面毗邻广西的一个平地瑶古村落,湘桂一带传说东海龙王的儿子——白龙圣帝栖息此地,村里有白龙庙、白龙泉等神迹,因此神岗古庙龙成了湘桂边界各村20多条白龙的“龙祖”。至今该村依然保持千年传承的手工制作龙具技艺、舞龙套路和祭龙祈福仪式,现全村组织了8支舞龙队,队员最小的只有6岁,最老的74岁,龙武结合,薪火传承,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近年县里组织的多次节庆活动中,神岗古庙龙是一大亮点。
在江华民族文旅广体局工作的尹亮从事民族工作20余年,有舞龙“金牌教练”之称,曾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研究瑶族古龙文化对神岗的影响,认为神岗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善良、性格坚韧、正气弘扬等优秀品质,来源于多年以来古龙和传统武术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磨炼。他多次进村调研发掘整理,引导神岗古龙文化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相融合,打造瑶族民俗文化研学旅游暨古龙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促进舞龙文化活态传承。
经多方合力,从2018年起,每年除夕夜神岗举办一场千人龙祭百家宴暨龙武春节联欢晚会,人气爆棚,吸引了远至广州、深圳等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参与和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媒体的报道,拉开了神龙腾飞、神岗振兴的序幕。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停办了大规模的活动,但村民对今后的发展仍满怀信心,神岗龙堂理事会会长李忠辉充满信心地说:村里决定在开春以后继续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准备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启动村里的龙文化乡村旅游。
同样原因,今年码市元宵“火烧龙狮”也暂时停办了,但各村寨内的舞龙活动仍比较活跃。2月26日元宵夜,涛圩镇上营、河路口镇拔岗头等平地瑶村寨自发开展了舞香火龙活动。祭天祭地祭龙神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大伙将点燃的香火三根一炷插满在龙珠和稻草制成的龙头、龙身、龙尾上,在热闹的鞭炮声中舞动起来,为夜色增添了独特的光影魅力,展示出民间强大的传承力量。
探索瑶族文化振兴之路
尹亮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委员,堪称舞龙文化的痴迷者,也是江华舞龙文化复兴的发起人和推动者、江华龙灯会总编导。他曾拉起了一个“江华龙经大讲堂”微信群,把瑶山各处400多“龙头”组织起来,多次赴周边道县、江永、东安、广西富川交流舞龙文化。他还自费赴北京、贵州等地学习、研究龙文化,带领龙文化传承研究团队弘扬龙文化、传承龙精神、传播正能量。在接受采访时,记者感受到他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追崇和喜爱。他说,我们时常感慨“人心不古”,这“古”可以理解为古代醇厚的社会风尚、田园般的纯净、最本质的人性。这些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折射出来,而舞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在县民族文化部门的推动下,从2013年起,江华尝试将传统斗龙大赛暨龙灯会巡游活动引入一年一度的瑶族盘王节,打造江华独有的瑶家民俗品牌,弘扬“包容厚德、自强不息”的龙马精神。渐渐地,从最初的3条龙参赛发展到2020年的24条龙,目前全县城乡各处共活跃着近200支舞龙队,参与者近万人。2020年瑶族龙灯会网络直播,当晚现场观众数万人,网上浏览达20万人次,后端平台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热议、点赞,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通过政府引导、民间组织,龙狮灯会已发展成为江华瑶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
龙腾瑶都,飞龙在天。2018年,在广西富川举办的中国-东盟(富川)国际龙狮争霸赛上,江华大圩舞龙队获竞技龙金奖;同年,江华的瑶族织锦龙项目获第九届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金奖;2019年,江华舞龙项目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二等奖;2020年,江华瑶族斗龙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目录。据尹亮透露,2022年9至10月,湖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江华举行,瑶族舞龙将成为本次民运会表演比赛项目和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江华舞龙正渐入佳境,越舞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