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县区传真
分享到:
写在瑶山大地的脱贫答卷——江华瑶族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 2021-03-01 09:02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永州日报讯 记者 欧显庭 周燕妮 通讯员 杨丁香

巍巍萌渚岭,绵绵大瑶山。

早春二月,南岭山脉腹地的江华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发,分外妖娆。

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瑶山人民正沉浸在巨大的喜庆之中——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员会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殊荣,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罗建华作为获奖代表登上主席台,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闪亮的奖牌。

至高的礼遇、崇高的礼赞,让瑶山每一位曾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的党员干部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八年脱贫攻坚,瑶山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提高,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正在变成美好现实。

千年瑶山摘穷帽,神州瑶都换新颜!

作为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中共江华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重要指示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江华瑶山的神奇巨变成为古老瑶族沧桑变化的精彩华章!


勇担使命,压实责任,擘画好瑶山战场实施图


江华位于湘粤桂三省(区)接合部,是我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

“无山不成瑶”。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群众居住分散,江华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如何带领瑶山人民刨掉千年穷根,打赢脱贫攻坚战?县委一班人肩上沉甸甸,深感责任重大。

摆脱贫困,这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使命。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县委思路豁然开朗:由“开发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

精准扶贫,首先是精准识别。全县按照“7个不纳入”原则,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

经过精准识别确定,到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13136人,贫困发生率24.1%。

底数摸清,决心已定。脱贫攻坚成为全县首要的政治任务、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

扶贫先扶志,重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2015年7月20日至21日,湖南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全面部署和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一结束,列席会议的县委书记罗建华立即赶回江华,7月21日连夜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进行学习传达,研究江华的攻坚战究竟如何打。

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人提出质疑。有的信心不足,认为江华底子薄,历来贫困,要脱贫谈何容易?有的甚至提出“保帽子”,以便争取更多的国家支持。

面对各种疑虑,县委主要领导认为,要摘穷帽,首先要破除“穷”的思维。全县上下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请专家前来授课,组织党员干部到广东、浙江、福建等地考察。

同样是山区县,看到别人发展得如火如荼,江华却步履维艰。众多党员干部深受刺激。

大家深刻认识到,民族地区不应该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山区照样可以大有作为,江华发展等不起,慢不得!纷纷主动向县委请战。

打铁要趁热。2015年8月10日,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作出了《关于切实肩负如期脱贫摘帽政治责任历史责任的决议》,全县上下凝聚起共识:为江华的尊严和光荣努力奋斗!

县委率先行动。省委全会后仅仅15天,率先在全省出台“1+X+部门”精准扶贫政策文件体系,启动实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实行“县负总责、部门联动、乡镇主体、条块结合”的工作体制。成立脱贫攻坚战役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担任指挥长,县长任副指挥长;下设13个战斗组,县委常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战斗组长,高位推进。在各乡镇、村人口集中地设立公示栏,公布各战斗组相关县领导和行业扶贫部门责任人电话,县委书记、县长的电话为监督举报电话;相关人员不接电话或不受理、不办理的,可以直接向县委书记、县长举报。

短短的时间推出详实的方案路径,省扶贫办领导深感惊讶。“江华方案”向全省推介。

作为“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罗建华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找准适合瑶山的扶贫路径。为此,他走遍了全县304个村(社区),到112个贫困村反复调研走访、解决问题,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远的路,住过最穷的家。

原两岔河乡两岔河村是全县13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山多地少,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全村197户76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2户579人。七组56岁的孟文飘是罗建华的结对帮扶对象,姊妹4户人家挤住在祖居的舂墙屋,外出打工嫌远。山民的贫困状况令罗建华非常揪心:“扶贫的根本是发展,而扶志的根本是把工作送到贫困户手中。”

作为瑶山的女儿,县委副书记、县长龙飞凤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大山的深处。

“经济发展是脱贫摘帽的基础,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脱贫摘帽”。县委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脱贫摘帽的主抓手,大力招商引资、大兴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经过深入调研谋划,探索出“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产业扶贫模式,为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兜起来。

有了好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抓好落实。县委逢会必讲脱贫攻坚,以最大的力度抓推进。2014年以来,县委压缩一般会议召开,但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脱贫攻坚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的一次不少;誓师大会、现场会、推进会、调度会、反馈会、整改会等全县性扶贫工作大会接连召开,脱贫攻坚的一刻不松。县委常委每人牵头联系一个乡镇,每一个贫困村都明确一名县领导联系,联点县领导每月到乡镇、村现场解决问题,部署工作。

“挂黄牌的乡镇和村要立行立改!一个月以后复核,复核仍然有问题的,相关责任人员要引咎辞职!”2018年9月,在全县扶贫自主验收反馈会上,4个乡镇党委书记领回了警示黄牌;排名倒数的5个村被列为重点管理村,联村县领导、后盾单位主要负责人上台作检讨;问题较多的2个扶贫行业部门负责人上台表态。

为压紧压实责任,江华实行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建立脱贫摘帽六级责任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与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全县干部职工年度绩效奖金50%以上与脱贫攻坚挂钩。开展自主申报核查验收,对304个行政村按照“达标巩固、整改提升、黄牌警告、重点管理”分类进行管理,对问题较多的村实行挂牌督办。

从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到上下联动、统一协调,全县各级各部门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责任担当,做到力量向脱贫一线下沉、资源在脱贫一线聚集。


精准施策,勇于探索,啃下每一块“硬骨头”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令,江华县委紧贴瑶山实际,勇于探索创新。

决战决胜,需要精准施策的江华路径——

“给我一台电视机,实在不行热水器也行。”

“有一件事看你愿不愿意干,比给电视机、热水器要强万倍。养‘林下鸡’,只要你干,我们全力支持,培训、技术、种鸡、销售全程提供帮助!”

“我干!”

这是如意社区驻村队长宁林波和贫困户周作平之间的对话。时间过去一年,只有一只手的周作平依靠自己的劳动,仅养鸡一项就净赚1万余元。

如何让全县的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脱贫后不再返贫?简单送钱送物送项目只治标不治本。江华秉承“把工作岗位送到贫困户手中”理念,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技扶智相结合,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打造园区平台,创优环境筑巢引凤,为企业提供“母亲式”服务,引进规模工业企业129家,培育电子信息、新型能源、新材料、电机等七大产业,目前有产业工人1.4万余人,吸纳3749个有一定务工技能的青壮年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针对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而中老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难、部分留守青壮年因需要照顾老人、小孩等原因又无法外出务工的问题,出台提供厂房、厂房补贴、设备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探索多种进乡村办车间模式。全县共有扶贫车间486家,吸纳1.3万余名群众务工,其中贫困群众4476人。有18家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扶贫车间。

农业产业是脱贫的第一支撑。全县创建党员创业示范基地28个,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390多家,流转土地30万余亩,发展优质水果、食用菌、茶叶、生猪四大扶贫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劳务就业、承包经营等,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2万贫困户稳定增收,帮助7246个文化程度低、务工技能低,仅会做简单农活的50岁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

江华瑶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和推进“旅游+精准扶贫”。打造瑶族文化园、香草源、井头湾等7个3A级旅游景区,建成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贫困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和民俗酒店90余家,参与旅游就业服务1800多人,带动6000余人实现脱贫。

决战决胜,需要切合实际的超前谋划——

10126人,这是江华“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人数,约占贫困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搬迁涉及11个乡镇89个村。

早在2011年,省委、省政府认定江华县高寒山区村50个,贫困群众8740人。为帮助这部分群众“挪穷窝”,江华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启动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春节前,大圩镇15个高寒山区村2000余名村民搬出大山,入住该镇崇江小区安置点。

2016年9月初,时任县扶贫办主任李华林和大圩镇领导慕名来到一家租住在民房里的耳机装配作坊,向老板刘兴江抛出了橄榄枝:“把厂子搬到崇江小区安置点,厂房免租三年,政府帮忙招工,唯一的条件是优先录用高寒山区移民。”

这话对一直想扩大规模的刘老板,正中下怀。刘兴江立即着手购置机器、培训工人、注册公司,大圩镇政府帮忙招工、将安置点预留的一楼门面腾做厂房。当年9月30日,杰豪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为入驻大圩镇的第一家小微企业。目前,杰豪电子已发展成为集高档蓝牙耳机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月生产耳机70万个。除大圩总厂外,还在水口、码市易地扶贫安置点建了两个扶贫车间。

2016年10月,江华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将“楼上住家,楼下就业”的模式向全县推广。

到2019年6月底,全县2406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完成搬迁入住。新建12个城镇集中安置区,共建成安置房175栋2698套,近30万平方米。其中配套建设一楼架空层厂房5万平方米,单独建成3个标准化厂房共 2万平方米,引进小微企业68家,解决搬迁贫困人口1961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楼上住家,楼下就业”作为江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亮点,为全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提供了实践实例,成为全国的先行先试先进典型。

决战决胜,需要有敢想敢做的创新气魄——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是践行脱贫奔小康的庄严承诺。

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如何帮扶兜底一批对象稳定脱贫。而兜底对象由于其“一无劳力、二无能力、三无资金”,成了精准脱贫工作的难中之难。

江华全县有兜底一批特困对象1.5万人,这部分对象仅依靠现行低保、五保、养老等社会兜底保障政策,勉强可以达到脱贫线标准,难以实现高质量脱贫。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江华县委通过反复调研和讨论,决定创新兜底方式,将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与兜底扶贫相融合,建立了分贷统用统还固定受益的扶贫模式:由县政府和参与的公司(江华温氏公司)共同担保,全县1.5万兜底一批特困人员每人从县农商行申请获得小额信用贷款1万元,通过委托县扶贫办成立的扶贫公司与江华温氏公司发展产业(2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实现稳定脱贫长期收益。

参与项目的兜底对象稳定享受固定分红20年,前3年每人每年300元,后17年每人每年1080年。

善于用好用足政策,又敢于负责任勇创新,还要守住底线。江华的做法赢得省里相关部门领导的赞叹!

决战决胜,需要超常规力度的帮扶——

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扶贫工作重要抓手。

2009年9月,桥头铺镇富足村6岁的赵惠云,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她和8岁的姐姐、3岁的弟弟成为孤儿,姐弟三人被姑姑收养。姑姑也有两个孩子,一大家人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2014年,赵惠云和姑姑一家的命运终于出现了转机。这一年,赵慧云姐弟三人跟爷爷奶奶一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姑姑赵春兰一家也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对于这个特殊的家庭来说,扶贫的每一项政策对他们无异于雪中送炭,而最让他们感到舒心的是解决了5个孩子读书的困难。

为让每一个深度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江华在落实各项国家政策之外,还成立了“深度贫困学生资助专项资金”,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00万元,专设40万元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助学金,精准资助深度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开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还给予校车费、保险费、教辅费及生活补贴等,实现政府兜底、上学“零负担”。

转眼第二年,赵惠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城中学读初中。她跟姑姑家的大表哥一样,每学期除了免学杂费、教辅资料费,还有625元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每天4元营养膳食补助。

这确实让赵春兰如释重负!

2018年秋,赵惠云顺利地考入江华二中高中部。除了免学杂费、书籍课本费,还享受到了每期1500元的贫困学生助学金。而住在村里的爷爷奶奶,因为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扶贫队给他们申请了农村低保,还享受兜底贫困户的金融扶贫分红,加上养老金和各种困难救助,生活得到保障。

“幸亏有了精准扶贫,让我们都享受到了国家扶贫的好政策,让惠云姐弟和我的两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去年,赵春兰的大儿子参加高考,被湖南农业大学录取。

决战决胜,需要知疼着热的温情举措——

有关数据显示,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始终位于前列。疾病尤其是重大疾病,仍然是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为此,江华整合各项政策资金,将贫困人口大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健康扶贫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减轻了健康扶贫对象的医疗负担。对于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村贫困患者,实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全县所有具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均设立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窗口,贫困患者凭相关身份证明,无需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同时,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为每位农村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签约家庭医生,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费由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承担,涉及医保的服务项目按医保基金规定支付。

2020年8月21日,白芒营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文斌一上班,就赶往两公里外的新五庵岭村。头天晚上,村计生协会爱心志愿者梁年香打来电话,说计生结对帮扶对象蒋酉花老人感觉身体不舒服,要文医生来看看。

84岁的蒋酉花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县计生协会主动对接,将其列为计生特扶对象,每年为她发放6300元的计生特扶金,并明确白芒营镇中心卫生院文斌医生与老人结对,经常看望,定期为她体检,随时上门问诊。

像蒋酉花这样被列为计生特扶对象的贫困户,全县共有113人。县里为每个特扶对象都安排了两名结对帮扶责任人,一名是村计生协会的爱心志愿者,一名是乡镇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爱心志愿者时常看望慰问,照料特扶对象的生活,如有病痛及时和“家庭医生”联系;“家庭医生”随时上门问诊,定期随访。精细的服务让这些特扶群体安心又暖心。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华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40余万元,对计生特扶家庭和奖扶家庭进行帮扶。


凝心聚力,形成合力,万名党员干部尽锐出战


打赢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必须群策群力,尽锐出战。

县、乡、村层层签订减贫责任书,立下脱贫“军令状”。

2019年6月12日傍晚,突降大雨。时任沱江镇党委书记游海清看着雨势越来越大,一边打电话安排镇党政办通知所有党政领导、驻村干部到联点村防灾抗灾,一边冲进了大雨中……

在脱贫攻坚战中,江华坚持抓乡促村,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委书记“主攻队长”,村党组织书记“尖刀排长”作用。

强功能、激活力,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立起来。县里结合乡镇换届,注重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每个乡镇都设立党建工作站、扶贫工作站,确保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力量、有队伍。投入近3亿元,用于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等。16个乡镇全部完成“五小设施”建设,建设公租房1748套。全面落实乡镇干部津贴、边远乡镇工作补贴,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工作。

实功,破难题,村级党组织强起来。全县推选368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选送112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304个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到中南大学学习,2913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到市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全面推行农村“135”治理体系,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加强对基层的投入,2018年财政村级运转经费投入达6548万元,村均17万元。投入资金1.3亿元,建设农村综合服务平台308个,让党员活动有阵地、服务群众有平台。每年定向从村干部中招录公员,2019年拿出8名名额定向村干部招录公务员。一系列措施,为脱贫攻坚工作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红山村是一个因缺水干旱致贫的小山村。村党支部决定带领群众发展水果种植。多方招商,引进广西富隆公司到村里投资兴业。支部书记周其芬第一个带头流转土地30亩,全村流转土地1600亩,带动周边村流转土地8000亩,全部种上了柑橘。通过“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农民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务工收入。2018年,贫困户艾龙香领到土地流转金11771.5元,务工收入50120元,一家人喜笑颜开。

号角吹响,精锐尽出。县里还组织130个中央和省市县单位347名干部进驻112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全县9279名县乡机关党员干部、医院、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展结对帮扶。

“党务干部到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科技干部到产业村”“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党员扶户”,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这场不同寻常的攻坚战中,一大批党员干部站在前列,责任扛在肩上,泥土沾在脚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用行动在千里瑶山写下一篇篇动人的故事……

从2015年4月至今,省委宣传部先后在沱江镇塘头坪村、水口如意社区开展扶贫工作,廖旭、敖敏、宁林波先后担任工作队长。扶贫工作队和两村(社区)的党员群众风雨同舟、改天换地,2016年塘头坪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还被评为县级小康村、省和全国文明村,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样板。

市林业局驻新庆社区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蔡建武不小心摔伤,拄着拐杖走遍全村两百多贫困户和各项目实施现场,村民群众送给他三个昵称“拐杖队长”“小蔡哥”“队长爸爸”。

县妇联驻莲山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左艳红在村里开展“巧手行动”“新风行动”“关爱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户。贫困户罗世祥聋哑,母亲是盲人,居住在危房中,无力新建。左艳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与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帮其代建房屋。左艳红跑上跑下地忙碌,还自掏腰包垫付工程款。

原县民宗委纪委书记、瑶学专家郑艳琼主动请缨回桐冲口村任第一书记,把最精彩的作品写在家乡,登上新华社“这些年,村里有个她”海报。

一个个主动加压、敢于担当的扶贫干部,以务实有力的工作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凝聚团结的力量,无往而不胜。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2019年4月16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江华脱贫摘帽。江华瑶族自治县彻底撕掉贫穷标签。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三年排永州市第一,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前十位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冲锋号角再次吹响。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瑶乡的党员干部正迈出更加自信而铿锵的步伐。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