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县区传真
分享到:
江永:瑶寨蔬菜走进粤港澳
  • 2020-06-30 09:13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永州日报讯(记者 李丽 通讯员 何云雄)凤岩山村,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一个省级贫困村。

6月27日,当记者走进凤岩山村时,听到村民们感叹农业之变:还是这个村、这片田,通过产业升级后,让村民摆脱了贫困,为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

眼下,千家峒供港澳蔬菜基地的第一期丝瓜、茄子、豆角、辣椒即将陆续销往粤港澳等地,预计今年又是丰收年。

变化源自变革。2017年以来,江永县纪委监委结对帮扶凤岩山村,让资金、技术、土地资源握指成拳,建立起一个蔬菜基地、三个合作社。农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这个贫困少数民族村落,由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000多元。

选能人  抛荒地里兴产业

“当初青壮劳力都在外面打工,导致大面积旱地抛荒。全村182户贫困户如何脱贫?感到十分担忧。”工作队长何多瑞说,发展产业,首先要发动更多村民返乡。

3年前,在外打工的5组村民、退伍军人何先红回乡了,他见识广、有文化、有头脑,早就看准种植百合赚钱,可就是苦于没有土地规模种植。这回,村干部和工作队帮助他整合抛荒旱地100多亩,成立了百合种植合作社,安排52户贫困户抱团发展。

“种百合当年见效,每亩获纯利一万多元。”贫困户何永红津津乐道,以前由于缺资金、缺技术、没文化,种啥都不赚钱,自加入合作社后,样样有保障,两年赚了9万多元。现在把原来的一层房子加盖了两层,还买了车,一家4口人过得有滋有味。从此,村民们尝到了产业转型的甜头。

找路子  低产田里稳增收

“全村人均水田不到一亩,按原来种一亩水稻顶多打上500公斤,纯利不超过400元,如遇上旱涝,收成更不保险了。”村党支部书记何建文说,于是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这个648户、2445口人的村子,留下的大都老人、小孩和妇女。

转机从2017年开始,工作队通过实地调查,成立了香芋种植合作社,发动村民种植香芋2000亩,当年平均亩产2000公斤,每亩纯收入4000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推广一项新产业不容易,挨家挨户跑腿、费了不少口舌……”何多瑞说,村民思想保守,习惯于种水稻,而香芋是外销蔬菜类农产品,施肥、打药、管理都是精细活,万一失败,生怕连当年口粮都没着落。

贫困户何宏文一家6口,仅一亩水田,每年靠租田种水稻过日子,辛苦一年剩不了几个钱。加入香芋种植合作社后,资金、技术、销路等有保障,何宏文租了20亩水田种香芋,两年共获利24万元。今年,何宏文买了拖拉机、旋耕机等农机具,准备大干一场。

据了解,疫情期间香芋在广东市场严重滞销,合作社先垫资向村民收购香芋,虽然价格不如外销,但村民还是稳赚不亏。

新产业 引领村民奔致富

今年,江永县重点项目“千家峒供港澳蔬菜基地”落地凤岩山村及周边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所有蔬菜销往香港、澳门等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村支两委与工作队抓住机遇,立即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由于蔬菜连片种植,村民担心将来各家田地界线不清,70%的村民不同意流转。当时工作队给村民算了一笔账:每亩田流转费500元,妇女可以在蔬菜基地干活,剩余劳力去外出打工,于是全村400亩水田顺利流转蔬菜基地。

“谁说不划算?蔬菜基地一年四季有活干,每天工资100元,还能学到技术。”村民何丽嫒说,丈夫在广东打工,自己在蔬菜基地做工,不仅照顾了老人小孩,一早一晚还能打理自家几亩田地。

如今,凤岩山村火了,400亩蔬菜、1300亩香芋、100亩百合等三大产业,犹如“三驾马车”。“今年,全村人均增收将超过1000元,咱村离小康目标越来越近了!”何建文说。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