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幸福永州 > 人文历史 > 名胜古迹
分享到:
西汉拱手陶立俑——永州馆藏文物随笔系列之十三
  • 2019-03-26 11:33
  • 来源: 永州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楚天雨 平德

西汉拱手陶立俑正视图

西汉拱手陶立俑侧视图

西汉拱手陶立俑后视图

很多时候,我们要想了解过去的事物,必须倾听脚下的土地。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特别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在旧城的中心,往往收藏着城市古老的记忆。比如零陵古城的履历上,就曾有过侯国的印记。那是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也就是公元前124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汉武帝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于零陵郡,辖区相当于今天的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北、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等地,应该说面积是比较大的了。而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传说今天零陵城内的泉陵街一带就是泉陵城故址。只是这个泉陵侯国只存在了大约一百三十三年,到王莽新朝时期也就是公元9年,泉陵侯国就被废掉了。又过了十六年,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改昔日的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由现在的广西全州一带移至泉陵县,隶荆州。

一百三十三年,对于人生来说,自然是十分漫长的了,但对于历史而言,只不过是微乎其微、极其短暂的一瞬。现代科技虽然十分发达,许多东西可以根据相关文献和数据大致复原,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有的东西是不能复原的。即便勉强复原,也少了一种原汁原味的生动,甚至让人感到别扭。比如,泉陵侯国,我们能复原她什么?谁能知道当年泉陵侯国国城的规模与形状?谁能知道当年泉陵侯国的生活习俗与官方规定?谁能知道当年泉陵侯国的皇亲国戚与老百姓相处的情况?

我想,可能没有人知道,至少目前还没有人知道。

因为这是历史之谜,也是零陵古城的神秘魅力。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区域的地下,来窥视这个短命侯国的遥远背影。这个区域就是零陵鹞子岭的东北麓那块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是今天的永州监狱、市木材公司及南津渡办事处麻元村一带。因为那是永州市战国墓和大型西汉墓集中之处。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世纪末,经永州市文物工作队和零陵文物管理所发掘的鹞子岭战国墓共有20余座,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包括青铜器、铁器、陶器等,其中包括这尊西汉拱手陶立俑。

当我在永州博物馆较为幽暗的灯光下见到这尊完美的拱手陶立俑时,仿佛看见一个两千多年前的青年站在岁月的门槛外,拱手迎接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们。尽管他比真实的人小了很多,但并不影响他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他那近乎蒙娜丽莎般的神秘表情,带给了我许多遐想。

1988年在永州市零陵区鹞子岭新莽时期古墓出土的这尊西汉拱手陶立俑,为侍仆形象,高27.5厘米,男性,长鼻宽耳,眼帘低垂,面露微笑,拱手胸前,身微前倾,貌甚谦恭。仔细察看,他穿着的服饰颇为简单:头戴平顶高髻帽,上身穿素色交领长袍,长及膝下,衣袖窄小。下着素色连裆曳地裤,裤脚下摆宽大,腰系巾带,脚穿靴鞋,因而看起来比较亲切。

中国的佣文化历史悠久。孔夫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从孔夫子的言论可以看出,始作俑应在春秋晚期。即便从制作俑代替或人殉葬来考察,恐怕也不会早过春秋时代。

俑,是模拟人的形象,用以象征殷商和西周时盛行的殉人替代物的偶人。起初只有木制俑,之后发展到石俑、陶俑、铜俑,等等。我们永州道县的鬼崽岭,就有很多石俑,其形成年代至今还是一个谜。

西汉时礼仪,“大抵皆袭秦故”,盛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竭力让逝者过上较好的生活,直至升天成仙,以保佑生者行好运。只是经过秦末动乱和楚汉之争,建国之初社会经济凋敝,百姓亟须休养生息,所以帝王丧仪不再能完全追寻秦始皇那样盛大奢靡。作为与墓葬制度联系紧密的俑像,是汉代雕塑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与秦代兵马俑相比,汉代俑像则主要塑造的是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活泼,渐至新莽和东汉,侍仆舞乐俑成为主流,兵马俑不再出现。即便是封疆王侯,死后也很少享有军阵送葬的荣誉,因此更多的王侯墓是将俑坑随葬于墓室之内,至于俑群的构成,也不仅以武装士兵为主,俑群的构成主要是家内奴婢,包括提罐俑、持镜俑、哺乳俑、庖厨俑、持锸持箕俑以及动物、牲畜等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是,陶俑的形体尺寸已不再如实模拟真人的体高,制作时自可少耗民力。

而拱手礼,又称作揖,永州话叫打拱手,是古代汉民族的相见礼。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古人以左为敬,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古代行拱手礼十分讲究,身体和手都不动。对王者行礼时,要做到不高于颚不低于胸,而且平臂。平辈之间行礼,一般是低于胸口,直身行礼。这尊陶立俑正好是左手在外,低于胸口,说明是对平辈的尊敬。看见这尊陶立俑,我眼前忽然出现这样的一幕:两千多年前,在泉陵侯王府,两个同僚为官的人见面时,彼此拱手,说:“幸会,幸会!”或“早安,早安!”

泉陵侯国是从长沙国(公元前202年建立)中分析出来的,比长沙国年轻七十八岁,却又比长沙国长寿两岁(长沙国公元7年被废),目前的说法是历经了刘贤、刘真定、刘庆三代。

西汉江山传到汉武帝刘彻手里时,为了巩固中央政府的权威而消减诸侯国的实力,他集思广益,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自以为很不错的办法,于是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年冬天,开始实行“推恩令”计划,就是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诸侯王的子弟众多,也只能由嫡长子一人继承王位。这一招确实高明,因为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厚待了诸侯,实际上却是诸侯王的子孙越来越多,侯国越分越小,有的跟现在一个县差不多大小了,这样一来他们就无法跟中央朝廷抗衡了。

泉陵侯刘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机会的。

刘贤的父亲长沙王刘发,是汉景帝的第六个儿子,他在位二十八年,于公元前129年去世,谥“定”,长沙至今还有一个定王台,前身就是他的“望母台”。

刘发的子女众多,见于史书记载的刘发的儿子就有十六个。除嫡长子刘庸被立为王太子后来世袭长沙王爵位外,刘发的其余十五个儿子均被依例封为列侯。长期生活在父王乃至王兄的背影下,是难以成长的。尽管刘贤来泉陵时其父刘发已经去世,但面对诸多兄弟姐妹的强势,年龄最小的他心里肯定不好受。而汉武帝分割长沙国,给了侄子刘贤一个独立的机会。我想,刘贤应该对叔叔汉武帝是感恩戴德的。我们不知道刘贤来泉陵时多大年龄,是否已婚,也不知道他带了多少随从。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刘贤从长沙赴泉陵的时候,应该是十分高兴的。毕竟,到泉陵为侯,是一块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

刘贤的泉陵,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无从知晓。当时的泉陵应该不会有很多的人口,而王府里的生活却并不因为本地人口少而受到什么影响。相反,侯国的设立,有可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在贸易方面,通过王府的采购,至少促进粮油和布匹的交易,甚至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比如王府所需要的侍仆、厨师等等。

看见这尊出土的陶立俑,我忽然想起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提出的一个概念:“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大意是:没有生活原型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或者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

如果这样,我就对这尊陶立俑的原形充满了好奇:他究竟是哪里人?是跟刘贤从长沙过来的侍仆或者其子孙,还是就地买来或雇佣的?他在泉陵王府里的日子过得是否愉快?还有一点,是哪一双慧眼捕捉到了他灿烂的笑容,并通过灵巧的手把这一刻激动人心的时刻定格成永恒的风景?

在我看来,苦难与幸福,就像天与地、日与月、昼与夜,是相互相依的。很多时候,人,活着就意味着苦难。如果我们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苦难,就会越活越累,越活越惨。反之,我们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把一切看淡,坚信美好的风景就在远方,那么,活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滋味。就好比这尊西汉拱手陶立俑,即便是一个地位卑下的侍仆,但依然恭谦有礼,面带微笑。

也许,这尊陶立俑一直以千年不变的姿势,在等待人们的唤醒,等待新时代的春风,吹活他冻僵了两千年的笑容。

相关政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国家部委网站 -
- 市州政府网站-
- 省直单位网站 -
- 县区网站 -
- 市直部门网站 -
关于本网|联系我们|郑重声明|网站地图

主 办: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永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11000024    版权所有: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9375号    湘公网安备 43110302000125号
E-mail:yzcity@163.com    
联系电话:0746-8379670(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报错和不良信息举报等相关事宜)    

  • 湖南省人民
    政府网
  • 永州市人民
    政府网
  • 无标题文档